在当今知识爆炸、变化迅速的时代,正式的培训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需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存在状态。作为终身学习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近十几年来,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组织管理者的关注。
从这种意义上讲,在企业中,大多数学习都是非正式学习,它们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自学、工作中的试验、总结反思、持续改善,员工之间的相互分享、研讨,以及教练、辅导和实践社群,等等。
在企业中,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如同“阴”与“阳”的关系,相互依存。它们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学习者来说都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难以分割,因此要讲究二者的平衡与和谐。
虽然这些正式学习活动具有目的明确、结构化强、效果易于把握等优点,但也有无法回避的缺点,如与实际工作应用脱节、时效性不足、难以精准地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具体需求等。
对此,可以强化、补充非正式学习元素,充分发挥非正式学习具有的学习者自主驱动、按需、随时随地、自然发生等特性,弥补正式学习的不足。
当然,非正式学习也存在比较随意、效果参差不齐、难以衡量等缺点。所以,在教育学研究中,有些学者将非正式学习视为正式学习的补充或另外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企业中的非正式学习就像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发展、进化的系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错综复杂、细微平衡关系。不管你是否注意到它,它就在那里,自然地存在和生长着。如果组织的“土壤”肥沃、各方面条件合适,它就生机勃勃;相反,它可能枯萎或凋落,但不会被消灭。因此,对于非正式学习而言,重要的是不要试图去管控或过度干预,而要像园丁一样,用心去呵护和培育。只要条件合适,它就会自然地生长,充满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我们试图去控制这个进程,调节各种参数,除非我们精确了解这个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和每一个参数及其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看到真正的系统。鉴于我们人类目前对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认识还处于蒙昧初开的状态,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如果把非正式学习“正式化”了,可能也就失去了它的活力。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特性,要想在组织中激活或培育非正式学习,需要把握下列关键策略。
营造适宜的环境
任何学习都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适宜的环境是学习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这样的环境必须适合个体、组织的学习与创新、知识传播。适宜学习的环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制度与流程、领导以及技术、基础设施等。
激发学习者的热情
由于缺乏结构化和计划性,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依靠自我驱动,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因此,要想激发非正式学习,就需要激发学习者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进行探索、批判性反思。
设计适当的机制
在企业中,常见的支持非正式学习的活动主要是在岗的经验总结、企业内部人际网络,如工作协作、自学、与他人的交流、人际网络以及博客等,都是一些必备或非常重要的职场学习方式。
善用技术及基础设施支撑
在当今时代,一提起非正式学习就不能不提技术的应用。未来实验室2009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成人平均每周在非正式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为15小时,约80%的成人都使用过一些技术辅助学习,如互联网、电视或DVD、E-mail等,平均使用时间为8.5小时。使用技术的主要原因在于便利性和灵活性。因此,以适当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来促进或强化学习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