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稻田养泥鳅 亩增五千元
——浙江永康清清鱼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走生态循环农业致富路纪实

 

    “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泥鳅素称“水中人参”,备受消费者的喜爱。2011年,地处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上杨村的清清鱼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着手稻田养殖泥鳅的试验和推广,成为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的示范基地,并荣获省财政的项目奖励。经过3年的摸索、试验,今年,专业合作社的几户重点养殖户感受到了亩增效益5000元的喜悦,尝到生态循环农业的甜头。

    农业创新带头人功不可没

    清清鱼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章威是永康市最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最早获得永康市农业创新带头人称号的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之一。“双味玉米鱼”、“蚕豆草鱼”,既是菜肴名,又是养殖方法——他用蚕豆喂草鱼,肉质细嫩,带有自然的蚕豆清香;用嫩玉米喂田鲤,鱼色如金,呈现一派富贵之气,成为周边县市春节水产市场的抢手货。

    2010年,杨章威创办的清清鱼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进行了标准化鱼塘改造,经省、市项目专家组验收合格,获得了省财政85万元的项目奖励,成为永康市最早获得省财政大额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之一。2011年,他又投资177万元,以他自己经营的上杨水寨休闲养殖场为项目基地,建造野兔精品园,年存栏种兔1000只,出栏商品兔30000只。其中包括建沼气池100立方、沼液池450立方、集粪中心30平方、兔舍970平方,另扩大吊瓜种植园100亩。此项目建成后,他的上杨水寨,形成了吊瓜园间种的青草和吊瓜肉饲养野兔,野兔产生的粪便进沼气池,沼渣当鱼塘、稻田泥鳅、吊瓜的肥料和鱼虾的饲料这样一个农业生态小循环。“稻田+泥鳅稳粮增效示范模式试验”的成功,更是坚定了杨章威带领社员走生态循环农业致富路的决心。

    “一田双收”梦想成真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千斤万元,稳粮增效”是2012年清清鱼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稻田+泥鳅稳粮增效示范模式”农产品创新项目申报表上的基本目标。

    杨章威首先在自己流转承包的土地和上杨村种粮大户杨岩洪、杨东田等人的稻田里做养殖试验。他将核心试验田块分成ABCD四类,按不同密度放养,投放鳅苗分别为每亩30公斤、45公斤、60公斤,和不放养的普通田块对比。到10月20日,对比数据出炉,其中放养30公斤、45公斤、60公斤鳅苗的3块地块,分别收获泥鳅114公斤、162公斤、198公斤,稻谷476公斤、500.51公斤、545公斤,刨去各类成本后的净收入分别为4104元、5477元、6390元。而未放养泥鳅的普通稻田,其净收入为547元。但也有少部分养殖规模较小的社员,由于未安装防逃、防鸟网,泥鳅出逃或被鸟偷食,泥鳅收益甚微。

    稻田放养泥鳅不仅增收,还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不破坏水稻田的原生态系统,不增加水资源使用量,又收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泥鳅生长期里生性喜动,在水田里不停觅食游动、钻泥,不仅起到了松土、增氧的作用,减少耘田除草的人工,还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作用。如普通水稻整个生长期需进行5-6次的施药防治,而套养泥鳅的水稻,只需防治1-2次,既节省了成本,又减少了农药残留的危害和环境污染。今年9月,参与稻田泥鳅养殖的社员们喜上眉梢:水稻亩产增产20%已成定局,而泥鳅也陆续捕捞上市,因其极少用饲料喂养(与池养泥鳅比,饲料减少50%-60%),更受本地大小酒店和农贸市场水产经营户的喜爱。虽然价格已从每公斤50元涨到了60元,上门收购订货的客户仍是络绎不绝,其增收效益超过项目计划书上的预期目标。

    “合作、民主、互利”深入人心

    清清鱼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3户,分布在全市各个乡镇。杨章威把103户社员按就近地域划分为5个片,民主推选5个片长。片长负责传授养殖经验、传导市场信息,还要收集社员在养殖新品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包括资金周转困难,然后约定时间集中在合作社理事会议上反映、提交。远在唐先镇前渡金村的社员金茂新想从合作社里借款2万元,就先向片长施祖标递交申请,合作社理事会根据社员的轻重缓急,决定是否借款。合作社的集体资金,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社员的入股股金,二是申报项目成功后各级政府财政的奖励、补贴,三是借款给社员的利息收入。每年春季,合作社都组织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和技术培训会“两会合一”的会议,将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向社员报告,将当年可新推广的科学养殖新品种、新方法、要注意的问题等作初步介绍,并回答社员提出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在2013年的社员大会上,杨章威向大家提出了合作社2014年稻田养殖泥鳅的新项目:“一季水稻、两季泥鳅种养试验示范”。在稻田2-5月份空闲时间和6-10月份水稻生产期间进行两季泥鳅养殖试验,增加一季泥鳅的养殖收入。杨章威还专门带社员到自己的田头作了示范讲解:田埂挖上宽2米、底宽1米、深0.8米的L字形鱼沟,设拦鱼网防逃,防鸟网防盗,设给排水口,田埂高水面0.6米。这样,按每亩投放鳅苗75公斤匡算,预计泥鳅亩收入可达17500元,纯收入6000元,水稻亩产580公斤,纯收入3500元,从而达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种养目标。会上,当场有20多户社员表示要加入这一项目试验,试验面积达100多亩,辐射周边农户水稻面积1000多亩。 

(张泽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