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丰收时节我们最幸福

□ 本报记者 马 悦 孟 玥

图为宁远县当地农户在农信社的信贷扶持下喜获丰收。
图为宁远联社理事长周少清(左)了解当地百合种植资金需求。

 

    追梦人:湖南省宁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全体员工

    追梦感言:用心付出,做最好的自己

    去往宁远县的山路上,一座座山峦起伏连绵,满山的绿色清新着淡蓝的天空,我的脑海中勾画着群山环绕中的宁远县农村信用联社。

    这家普通的、地处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的小型金融机构,没有突出耀眼的经营业绩、并非声名在外的改革先锋,外界给它的标签似乎只有“平凡无奇”。

    然而他们自己却知道,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带来了多大的改变,距离成为一家现代化农村商业银行的梦想越来越近。

    梦想之一:

    打造一家现代化农商行

    周少清,现任宁远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三年前刚刚上任的他很清楚,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困难不小、担子不轻。

    基础差、底子薄、不良贷款率高居不下……“动大手术”迫在眉睫。

    上任之初,历时一个月行程密集的深入走访,让周少清心里有了底。

    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职能相适、绩酬相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如秋风扫落叶般扫去了员工们的杂念。这个“手术”的风险使原本带有消极情绪的员工们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

    公平凝聚人心。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变革的脚步继续前行。

    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之后,紧接着就是大胆启用新人。周少清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大学生和年轻员工提拔到中层岗位或重要岗位,并加强业务培训,使他们成为农信社的后起之秀和骨干力量,改变了长久以来人才“断层”的现象。

    周少清知道,改革最强大的推动力来自于每一位普通员工。

    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得公平与正义的阳光照在了每一个员工身上,照亮着每一个员工的梦想。

    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员工逐渐成长起来。员工李钱胜2006年参加工作,是个有想法、有能力、有冲劲的小伙子,但也存在着急躁、好高骛远、思想行为波动大等问题。

    周少清看准了这是个可塑之才。一次次的谈心、交流思想,在适当时机给他历练和施展才能的平台,慢慢的从会计做到委派会计,再到信用社主任,李钱胜的抱负得到了施展,带领着梅岗信用社业绩快速提升,一路高歌猛进。

    周少清希望做到的,是为每一位员工搭建梦想的舞台、铺设通往理想的通道。一个物质与精神追求实现全方位公平、正义的环境,被周少清及他的班子营造而成。

    员工们感受到了变化,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如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带领着宁远联社奔跑向前。

    三年间,宁远联社存款余额由12亿上升至22亿,贷款余额由8.6亿上升至13.7亿,经营利润由600万元上升至3000万元,经营等级由7B上升到4A。他本人也连续两年被地方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

    比起荣誉,周少清更在意的,是他心中的梦想,打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农村商业银行是他心中最强烈的愿望。

  梦想之二: 

  享受丰收季节的幸福

  “丰收的季节,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这是宁远信合人的心声。为了追寻这种幸福,他们不遗余力。

  “虽然我们的地理环境不占优势,农民主要是务农,但是正因如此,农民才更需要我们这些信贷员的帮助。”宁远县农村信用联社信贷部经理王柳清告诉记者,宁远联社涉农贷款占比高达97.21%。

  欧阳植竹和他的鑫农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宁远农信社发放涉农贷款的受益者之一。

  “这么多年了,感激农信社的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了!”欧阳植竹一边说着,一边从地里挖出又大又壮的葛根。在农信社的帮助下,他组建了合作社。

  如今的鑫农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总面积10000亩,宁远农信社持续向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帮助,从几万到几十万,再到上百万,一次次解除企业的燃眉之急。

  “发短信申请贷款”的故事是烟草种植大户杨远洪亲身经历的。

  杨远洪在仁和镇种植烟叶500多亩,今年烟叶长势喜人,但在临近烘烤时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百般筹措资金未果,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杨老板想到了农村信用社,拿起手机给宁远县联社理事长周少清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过几天,宁远联社主任尹青春就带领信贷部经理、仁和信用社信贷员与仁和镇主要领导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对杨远洪的烟叶实地查看后,又详细匡算了收入成本,最后决定由镇干部担保,发放贷款10万元。

  “打造一家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共同享受丰收的喜悦。”这是宁远信合人的集体梦想,这个朴实的梦想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让一家看似平凡的农村金融机构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