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员工的培养教育,历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针对有的大学生员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岗位单一、知识单一、局限成长发展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做好“结对子”工程,对每个大学生员工号脉,准确把握每一个人的特点、特长、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因材施教,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大学生员工打造成管理型、专业型、技能型人才。
一是组织党群部门与大学生员工“结对子”。开展读书、演讲、球类和户外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充实业余生活,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通过开展活动,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身体素质、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是组织县级行社班子、省联社相关部室与大学生员工“结对子”。行社班子对组织能力强、思想活跃、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员工建立人才储备库,定期座谈、定期沟通、定期考察、定向培养,给这些后备人员多提供重要岗位模拟、实践的机会,班子成员一带一,特别出色的一大学员工由省联社相关部室领导亲自带,多方面发掘其潜能。
三是组织县级行社、省联社科技部门与大学生员工“结对子”。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员工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对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科技部门要备案,建立科技人才后备队伍库,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开发、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为科技支撑奠定基础。
四是组织市场拓展部门与大学生员工“结对子”。对于新入大学生员工在市场营销、市场拓展、金融理财等方面有专长的,市场部要加强培训,组织学习市场调研、评估风险、理财规划,尤其是通过这些方面的培训,建成省联社自己的金融产品风险评估团队。
五是组织县级合规部门与大学生员工“结对子”。对有法律专长或者司法院校毕业的员工,要聘请司法部门在风险防范、法律诉讼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弥补行业内法律队伍的薄弱,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和对法律的敬畏意识。
六是省联社人力资源部门要与大学生员工“结对子”。在搞好普惠培训的同时,及时组织各个方面的人才,赴南方发达省份金融部门取经学习。业务一直在更新,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只有做好培训的连续性,才能及时抓住业务信息和市场机会。
结好六个“对子”,省联社要县行社签订责任状,县级行社也要与乡镇行社签订责任状,明确培养对象、成长方向、教育责任,只有真正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确保这些大学生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确保他们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