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8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审慎看待百货转型的风险

口 金玉华

 

  传统百货店的生命力在下降,我们提出了“购物中心化”转型的思路,但是对转型过程中的风险也要有足够的考量与准备。

  第一,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与冲突。如果我们不调整,我们过去的那种产出水平能不能维持?如果维持不住,那就不如尽早退出一些资源用于综合业态的经营。虽然这么做可能使直接的产出降低,但它可能带来的综合效应却是值得期待的,比如客流量的变化、年龄结构的变化和整个业态丰富度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看似放弃了一些可以带来高产出的品类和业态,换取了一些相对产出低的品类和业态,好像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了。但是,如果能够守住这个阵地,即使放弃了一些眼前利益,换来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值得的。

  第二,联营转为自营可能带来的风险。目前百货店采用的主流经营模式是联营制,这是一类“泛租盒”性质的经营方式。如果继续采用联营模式,百货店无法与网上零售商竞争价格、竞争效率。所以,传统百货企业只有突破联营模式或者在某个领域开展自营,直接买断商品,再将配送、营销等很好地组合起来,再去网上经营才有优势。

  开展自营就必须拥有专业买手。在这方面,传统百货店的业务人员只能称之为“准买手”。百货店做自营,就需要选择在哪些品类、哪些品牌上突破。这就要求买手必须有眼光,能甄选出那些市场潜力大的品牌去做突破。

  从目前情况看,百货店打破联营、开展自营,仍然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例如,拥有合格的买手只是第一步,还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企业也要有风险意识。虽然自营使利润空间大大提升,但占压资盒也很大。另外,中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度低、单个企业销售规模小以及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等,都是制约自营发展的因素。

  第三,对于传统百货触网,从事电子商务的风险有足够认识。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网上零售做得好的还没有一家是传统企业发展起来的。虽然有些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入也非常大,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传统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有所突破,网上零售业务才能做起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