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馆经营应有道
——探究茶馆的营销模式
□ 王彦峰

    对于茶馆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就如同一座宝藏,将其以恰当的方式与茶馆的氛围、环境、产品、文化有机结合,无疑会增加茶馆的内涵和厚度,提高茶馆产品的附加值,扩大茶馆的知名度。

    征服消费者,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聚焦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围绕一个精准的定位,持续的宣传和口碑传播,是实现累积和聚焦效应的手段。因此首先,茶馆需要一个简单、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

    有商业数据显示:在创业企业中,因为战略原因而失败的只有23%,因为执行原因而夭折的也只不过28%,但因为没有找到赢利模式而走上绝路的却高达49%。商业模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适合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开始,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不同的起点决定了不同的卖点,而不同的卖点又决定了不同的商业模式设计和路径。商业模式就是茶馆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就是茶馆如何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从口袋里掏钱,以及在营运过程中如何与合作伙伴合作、分享及分配收入。简言之就是怎样卖?怎样买?茶馆为顾客能够提供什么?顾客对茶馆的价格有什么要求?

    目前国内茶馆从风格上来分有传统型、艺能型、复合型、时尚型四种类型,从经营模式上来分有清茶馆、荤茶馆、书茶馆(曲艺茶馆)、娱茶馆(棋牌茶馆)、大茶馆等类型。如果从经营管理成效方面来看,餐茶馆、主题茶馆将成为盈利茶馆的主流,前者能使消费者达到物超所值的感觉,后者则是小众群体的圈子文化。

    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是在合理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茶馆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方式。在核定产品时,要结合茶馆的面积、设施、人员等状况。在制定价格时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运用一些技巧,如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东西不能加价率过高,避免消费者感觉整体的价位高,在茶单排版时价格尽量从低往高排。

    同时,还需要一个标准、规范、循环的系统。

    顾客的接待、出品、服务,茶馆经营物资的进、销、存、管理,员工的招聘、培训、督导等等都是由不同的环节、不同的链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的系统。茶馆经营管理,是一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工作,经营、管理、营销、服务工作全面展开,不能偏废。标准如果是一个点,流程就是一条线,体系就是一张网,这样才会形成茶馆经营管理系统。

    李嘉诚说“下雨打伞就是经营”,这道出了经营的真谛——市场需求。茶馆经营不能画地为牢,给自己先制定出各种条条框框,约束自己的思维,“绝大顾客的绝大正当需求”就是茶馆的经营。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贵在行而不在于知,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唯一权威就是成就”。茶馆的管理也应给是成果管理,围绕茶馆的经营目标,管理人、管理工作,要通过先进、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动态管理。绩效管理、五项管理、五常管理,教会员工、激励员工、发展员工。

    一个团结、奋进、学习的团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茶馆规模小,可以事事亲力而为之;茶馆规模中等,更多的是要依赖助手,一个团队;茶馆规模庞大时,还必须再有一种精神力量来统一思想、管理行为,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号召力。人在一起不是团队,人在一起还要心在一起才是团队。人心齐,泰山移。目标一致,相互协作的是团队。

    团队管理乃是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并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团队发展的过程。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成为每一个队员能够信奉的目标,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团队注入生命活力。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团队的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这一点经营者要搞清楚。

    当然,做好一个盈利的健康发展的茶馆不能止步于此。茶馆要可持续发展,从规模和数量上不断提高,还要不断地解决很多问题,如茶馆经营如何对待慢文化对接快生活、老行业适应新生代、大投入破解小产出、地域化突破世界性等等。但是只要按着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下去,成功是迟早的事。

    (作者系西安茶之旅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