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8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来自非洲的茶香
——肯尼亚茶叶的生产、消费、贸易
□ 许咏梅

肯尼亚茶园。

    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肯尼亚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肯尼亚拥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降水,相对较少的害虫和在1500—2700米之间的海拔高度,是生产优质高地茶叶的理想之地。肯尼亚的主要茶叶种植区分布在东非大裂谷的两侧、该国西南部紧靠赤道以南的地区。肯尼亚的红茶享誉全球,每年出口量很大,其品质和质量都非常优良。其茶产业发展历史很短,仅仅100年左右迅速成长为世界前列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国。

    肯尼亚茶业生产

    肯尼亚于1903年开始在蒙巴萨的LMURU地区首次引种茶叶,1912年才开始在西部大面积种植,20世纪20年代中期,茶叶开始作为商品生产发展起来。肯尼亚国家茶叶发展历史很短,但是,其茶产业发展的速度惊人,到1996年肯尼亚已跃居成为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如今早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

    肯尼亚生产的茶叶类型主要分为红散茶、袋泡茶、速溶茶、冰茶、调味茶、其他茶类等,肯尼亚茶产业发展一直较为顺利,在20世纪中后期,每年肯尼亚茶园种植面积都在不断增长,而且茶园单产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近年来,肯尼亚的茶叶生产发展总体较快,茶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茶叶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茶叶总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肯尼亚茶叶加工

    肯尼亚十分重视茶叶加工新技术和机械化的采用。1958年肯尼亚就在新建立的茶场采用在印度最先使用的先进的洛托凡揉切机。这使肯尼亚节省了很多年的研发时间和精力,能够从一开始就进入CTC茶市场。除了著名的马里宁茶园(制作和出口传统红茶)和米奇马卡鲁茶园之外,其他茶园均只生产CTC茶。以前肯尼亚几乎不生产绿茶,但近年来肯尼亚也开始种植绿茶,但是面积很小。

    肯尼亚1963年独立以后,在议会要求下于1964年成立了肯尼亚茶叶开发局(KTDA),负责管理新兴小茶场的加工和销售。当时有19775户小土地所有者,种植了4413百米的茶树,只有一家拉加提茶厂(Ragati)专门加工他们生产的鲜叶。1980年,肯尼亚开发局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商,产量超过3.6万吨,同时还代表小茶农管理着30家茶厂。2000年前后,肯尼亚茶叶开发局已经拥有44家正在运转的茶厂,加工的成品茶超过11万吨,其中80%—90%用于出口。近年来,肯尼亚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减少对茶叶原材料的出口,尽量多出口肯尼亚自己品牌的成品茶。

    肯尼亚茶叶加工主要在加工厂完成。超过95%的加工厂采用CTC 方法加工茶叶,这些茶厂都已实现全程自动化,有能力连续处理大批量的茶青。加工先初制,鲜叶首先通过一台38厘米的洛托凡揉切机,然后通过由3台CTC制茶机,组成一条加工线。切后的半成品直接送往发酵盘,发酵80—90分钟之后,通过振荡槽送往干燥机。从干燥机出来的茶叶被输送到麦德尔顿拣梗机、粗纤维提取机,最后是真正分类整理的振动筛选机。

    肯尼亚茶叶销售与市场

    肯尼亚茶叶销售方式与渠道主要包括:拍卖、直接销售、厂家直销、零售等。其中,拍卖是最主要的销售方式,拍卖的茶叶占市场份额的82.19%,直接销售的占13.26%,厂内销售的占2.11%,零售包装的占1.75%。

    肯尼亚茶叶的销售渠道多,一般来说,从茶厂大量机械化生产的茶叶分为散装包装茶和附加值的茶叶两大类。散装包装的散茶通过3 种方式销售:通过零售商店销售给国内消费者;直接销售给国外购买商(直接出口);通过公共茶叶拍卖。其中,通过公共茶叶拍卖这种方式又分两种形式向国内消费者销售,一种是作为招商包装茶叶销售给国内消费者,另一种是通过二次买家销售给国内消费者。附加价值的茶叶通过两种销售方式销售:一是由主要买家注册,通过零售店向国内消费者销售,或通过二次买家销售给国内消费者;二是直接向海外购买商出口。

    肯尼亚茶叶贸易状况

    肯尼亚每年出口大量的红茶,主要通过茶叶拍卖市场蒙巴萨来完成,每年的拍卖交易量为83%。蒙巴萨是世界第二大茶叶拍卖中心,拍卖市场常年逢星期一、星期二进行交易,整个拍卖是在东非茶叶贸易协会的安排下进行的。东非茶叶贸易协会的成员包括经纪人、购买商、生产商、包储商和包装商。生产商也私下里直接销售部分茶给国外的进口商。这种交易方式大约占整个产量的13%,而当地市场只消费4%的茶叶。

    近年来,肯尼亚茶叶出口量稳步上升,2007年出口37万吨,2009年出口33万吨,2010年达44.1万吨。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国之一,茶业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通过分析肯尼亚茶业生产、加工、贸易等,对中国有如下启示:

    一、机械化程度高。肯尼亚最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这为肯尼亚茶叶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先进的平台。肯尼亚茶叶自1903年引种成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肯尼亚茶厂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洛托凡揉切机,使肯尼亚从一开始就进入CTC 茶市场,比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早半个多世纪,也使肯尼亚避免了走弯路而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使肯尼亚在CTC茶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敢于创新与挑战。早在1927年肯尼亚茶叶首次在英国伦敦拍卖市场销售,1956年在首都内罗毕成立了自己的茶叶中心,来挑战伦敦拍卖市场的权威,1969年该中心搬到港口城市蒙巴萨。中国茶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还未曾建立属于本国的茶叶拍卖市场。

    三、茶业管理方面。肯尼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十分重视茶叶的生产和管理,前先是政府鼓励小土地所有者种植茶叶,随后鼓励大商业公司种植茶叶。1950年成立了肯尼亚茶叶委员会,1964年成立了肯尼亚茶叶开发局(KTDA),KTDA负责管理茶叶生产与加工,保证茶叶质量,还负责管理资金融通,与世界银行、肯尼亚政府、石油输出国组织等联系密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商。KTDA 的作用举足轻重,为肯尼亚茶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茶业政策。肯尼亚茶叶迅速崛起与本国制定了极为有效的茶叶政策密切相关。肯尼亚非常重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质量等的管理。肯尼亚拥有一个活跃的研究开发体系,70%的财政开支来自茶农交给肯尼亚茶叶委员会的茶税,其余的来自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肯尼亚茶产业迅速发展,也保证了茶叶的质量。中国茶产业发展由于受到中国政治、经济、农业政策调整的影响而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当今,面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也正在出台政策积极应对如何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茶叶市场,保证茶叶质量等一系列难题。

    五、资源利用。肯尼亚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优势,生产出质量高品质优的红茶。肯尼亚理想的茶叶生产环境加上科学的种植技术使肯尼亚的茶叶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转载《世界农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