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烈烈红日恣意炙烤着整个大地,同时也在考验着整个养殖行业。对广大养殖户来说,行情的大起大落、疾病的频繁肆虐已经让养殖户们备受煎熬,但今年夏季罕见的连续高温天气,让原本只是简单的燥热,却成了燥热与疾病交加,给畜牧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如何科学养殖,采取什么措施度过高温酷暑,是养殖户们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浙江桐乡市的多个禽畜养殖合作社为应对高温天气,各出高招,为禽畜健康度过高温天气不遗余力,保障了市场平稳供应。
合作社出招挺过高温季
“我们的猪都住上‘空调房’了!”在浙江桐乡市同福双丰畜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猪舍里,肥猪们享受着凉气,十分惬意。面对高温,桐乡的养殖户们下血本、想奇招,让畜禽清爽度夏。
在专业合作社的一栋标准产仔房里,靠近门口摆放着一台湿帘冷风机,出口处“呼呼”吹着凉风,并携带着一股股湿气,近200平方米的房间内,十几头“猪妈妈”和上百头“猪宝宝”享受着清凉。此时,室外温度高达37摄氏度,而在猪舍的温度计上显示的是30摄氏度。
“使用湿帘冷风机的效果很好,但就是成本高,每天的电费都要1000多元。”合作社负责人沈春潮说,大猪怕热,特别是产仔前的母猪,更是难抵高温,如果不采用人工降温,“死神”就会降临。以前,在猪中暑难以医治的情况下,沈春潮尝试用喷雾器往墙壁喷水、改变喂食时间等来降温,但效果并不理想。采用湿帘冷风机降温后,母猪们很少出现体温升高、食量下降等现象,从而保证了一年的产量与效益。
夏季是鸡蛋销售的旺季,而高温却让蛋鸡的下蛋量逐步下降,为了保证蛋鸡的生长与鸡蛋的产量,养殖户们也是想尽了办法。
在桐乡凤鸣街道建胜村的春耕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天200多箱的鸡蛋源源不断地供往市场。天气这么热鸡蛋产量为何还这么好?合作社负责人曹春根笑着说,要想鸡下蛋,先为它“服务”好。在春耕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内,两台智能化“水空调”不停地运转,给室内带来阵阵凉风,气温显示只有30摄氏度。自从有了“水空调”的保护,6万多只蛋鸡显得非常“镇定”。曹春根介绍,这段时间天气太热,合作社还会停电,所以他专门准备了两台发电机,给鸡做好供电保障工作。
夏季是獭兔养殖的淡季,因天气转热,母獭兔拒绝配种。但在桐乡石门镇的银海兔业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兔舍装上了微雾系统,让獭兔在清凉中消暑度夏,还能进行配种。
来到兔舍,两旁“住满”了全身雪白、胖乎乎的獭兔。屋顶中间,一根黑管横穿整个兔舍。园区负责人汤银根打开开关,水雾就从管子的喷头里飘散下来,5分钟后,室温就降了5摄氏度。“如果在装置内加入消毒液,还能对兔舍实施全面消毒。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母兔在夏季多产一到两窝小兔崽。”
专家提醒畜禽防暑不容忽视
“夏季高温,人会感觉特别不舒服,对于畜禽来说,日子也不好过。生猪因为高温变得比较脆弱,动不动就要生病,特别容易患上高热病;养鸡场由于密度大,不注意通风,高温天气,引起粪水蒸发,从而使鸡舍形成闷热、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肠道疾病的多发。”高级畜牧师李彩英建议,高温天气,畜禽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除了相关技术人员帮助养殖户克服夏季高温带来的各种困难,确保畜禽养殖生产稳定,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也提醒养殖户应切实加强管理,改善畜禽生产环境与畜禽抗高温应激能力,以降低高温对畜禽生产的影响。
李彩英说,高温天气,畜禽养殖需要处理好三个关键。
首先要加强畜禽舍通风。炎热天气下,畜禽经常处在热应激状态,所以畜牧技术人员要深入畜禽养殖场,指导养殖户科学防暑,最大限度地增加通风量,包括增加畜禽圈舍建造结构上的自然通风、人工安装风扇正压通风,安装排气扇负压通风等;采用水温较低的深井水,在畜禽圈舍屋顶喷雾或喷水,在圈舍内细滴喷雾,利用冷水蒸发降温。还可在养殖场搭建遮阴棚或盖上遮阴物,窗口防止阳光辐射。
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技术人员要指导养殖户降低畜禽饲养密度,适当增加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合理调整喂料时间,早上加料提前,晚上加喂夜料,在凉爽的时候喂料;科学补充维生素,在饲料或饮水中每吨添加150克—300克的维生素C等抗热应激药物;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使畜禽在采食有限饲料量的时候也可达到相应的营养要求,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合理安排畜禽活动时间,以避免高强度的日光照射,栏舍周围或运动场是水泥地的,可以洒水或铺上草料,防止阳光反射。
最后还要搞好疫病防控。动物防疫员增加对畜禽养殖场的安全巡查次数,加强对已免疫畜禽的免疫效果监测,指导养殖场对畜禽栏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前阶段不宜免疫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消灭免疫空白点;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备齐应急物资,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现动物疫情要及早报告,果断处理。(本报综合)
新闻链接
农业部部署高温热害防范工作
7月以来,南方19个省(区、市)发生高温天气,面积达317.7万平方公里。据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南方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仍将大范围持续。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扎实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
通知指出,高温热害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各地要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广泛动员发动,落实关键措施,全力做好防范工作。要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密切关注持续高温天气及发生区域,准确把握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科学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做好防范高温热害的各项准备。要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防灾。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和土壤墒情,因时因地落实好防高温热害的技术措施。水稻重点是落实两项关键技术措施:及时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田块,田间保持5~8cm水层,以降低穗层温度,增加田间湿度。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增加冠层湿度,增强叶片抗高温的能力。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玉米要及时灌溉补墒,增强抗高温能力,防范“卡脖旱”。要强化指导服务,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制订完善防范高温热害技术方案。
(龙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