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此言不无道理,我自己就有这么一个奇怪的习惯:工余暇日悟茶。
何谓悟茶?即在饮茶的过程中达到一种悟启的境域。我以为,能品尝出茶之酽香,充其量只能说是对茶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如果在饮茶过程中思维格外的清晰敏捷,并且进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那就可以说是渐渐入化到一种理性感受的地步了。也许有人会质疑此言的故弄玄虚,我却要说“的确如此”。君不知,唐代诗人杜牧喜饮茶而自诩为“茶翁”,并以茶为意而吟出了诗中画,画中诗;宋代诗人苏轼在品茶中捋须凝思,也以茶而触发灵感,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了“大江东去”。一言以蔽之,他们皆能“悟茶”。
以自己的体验来说,已有20余年的“茶龄”,喜欢喝茶,感觉已经上瘾,一天不喝就觉得不爽。但理性告诉我,饮茶只是一种嗜好,对多数人来说,其实可有可无,并不像我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那样,不可或缺。事实上,就算是在中国,不喝茶以及不会喝茶的人数,肯定要远远多高于常喝茶和会喝茶的人数。当我们打算以茶待客时,最常听到的说辞是“谢谢您!我不喝茶,怕喝了睡不着觉”。总之,我承认,喝茶让我感觉很舒服,但并不认为人们非喝茶不可;我也不能确信,喝茶是否普遍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利于陶冶情操?至少,我看不出喝茶的人群比不喝茶的人群更健康,更看不出喝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更有修养。
通茶道人士教导大众,饮茶,春夏秋冬各不相同。于我,最钟情西湖龙井,是因为杭州之行龙井久冲不淡、沁人心脾的清香?是青青如山黛颜色,让人有身在蜗居心在旷野的豁然胸襟。在普洱炒至价高位尊之日,友人送我一枚,至今未曾开封。我想,如青涩女孩般的清茶是无法替代的。
曾经受邀到茶馆,三五好友围坐,侃侃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虽雅,却少了些许烟火气,需大把悠闲自在时间,需气味相投,方不觉枯燥无味。现在的茶馆,哪里是三四十年代的茶馆,三教九流凡夫走卒聚集,一壶茶也花不了几个钱。只可惜如今喝茶已不是彼时意义的喝茶了。
茶清雅而恬淡,苦中亦有甘,茶道有深远。茶悟人生,茶蕴哲理,茶以载道。小小叶片,成就一杯馨香。中国茶道讲廉美和敬,日本茶道重和敬清寂,韩国茶道则为清敬和乐。淡泊宁静,天地人和,已成茶道精神核心。淡泊宁静的茶境,平静冲和的心态,健康自然快乐,与天地融合为一体,达此境界,方为悟得茶之最高境界。
套用一句老子《道德经》里的话:“茶,非茶,非常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