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两类不同的小企业,一类是作为弱者的小企业,大企业是它的标杆;另一类是作为颠覆者的小企业,它是大企业的掘墓人。
第一类小企业想成为大企业,第二类小企业想革大企业的命,可能让大企业走入末途,并且不以把企业做大为目标。
如果说过去是大企业越来越大的时代,那么,未来小企业可能会在市场里如鱼得水。当然,只有小企业以大企业颠覆者的面目出现时,才能做到这一点。
为什么说21世纪将迎来中小企业的繁荣?首先,消费者丰富多彩的需求是因为地域、气候、宗教、民族、历史等因素所产生。过去,上述需求被最大限度地抑制,其中缘由,主要是跨国公司所代表的西方消费价值观成为世界性标杆。比如,可口可乐曾经在中国“水淹七军”,民族饮料行业几乎全部垮掉。现在,王老吉所代表的地域性、民族性需求再次爆发出来。实际上,除了食品等一些民族性特别强的产品外,非西方国家的消费方式在不断向西方消费方式妥协。
其次,世界经济的模块化,外包现象的普遍存在,给了小企业更多的生存机会。过去,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营销在企业内部完成,即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内部交易。在当下,产业已经形成模块化的经济格局,一个产品可能是伦敦设计、中国制造、纽约营销的组合。
最后,电商平台的出现,给了小企业更多展示的机会。淘宝的电商平台,最初是个人、小企业的天下。在传统商业结构中,他们可能没有生存空间,然而,电商平台给了他们空间,让他们得以展示与大企业不同并且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
电商平台的出现,实际上是商业门槛、渠道门槛的降低,更有利于小企业生存。
小企业必须作为大企业的对立面存在。虽然,未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将给小企业更多的生存空间,但是大企业的优势仍然存在。小企业只有以大企业颠覆者的方式生存,才能够作为大企业的对立面存在。
即使大企业满足差异化的需求,也需要足够大的规模。小企业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且必须有所作为。在社会物质相对丰富后,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多样化,而且快速变化。跨国公司的产品不仅经典,而且总是期望做长寿产品。
作为大企业的颠覆者,小企业就要站在其对立面,做快速变化的短命产品。这里所指的“短命”,不是因为消费者不需要而“夭折”,而是企业主动放弃、淘汰。价值观消费导致标签化、品牌化、高端化,而源于因为地域、气候、宗教、民族、历史等因素所产生的需求并不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小企业要以回归本源的诉求代替价值观诉求。
过去,小企业仰望大企业,以向大企业学习的方式做着小企业;未来,小企业将不再仰慕大企业,以颠覆者的方式做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