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六大茶类之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是晾晒、干燥。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所谓白茶有两种:一种是用白叶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叶,加工工艺采用绿茶制法。因其芽叶天然呈白色而得名,并且不经萎凋,属于绿茶类的“白茶”,比较著名的有浙江省安吉县出产的“安吉白茶”。其二指以普通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调、轻微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叶,即本节主要介绍的发酵类白茶。其特点是将鲜叶萎凋至八九成干,不经揉炒,自然干燥,号称“日晒茶”。其成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滋味甘醇,汤色浅淡,故名“白茶”。唐代北苑贡茶中所列“白茶”,是将鲜叶蒸熟后放人清水中,剔取芽心名“银线水芽”,经压制后做成方一寸二分(3.8厘米)的方形团茶,面有小龙纹饰,名曰“龙团胜雪”。现在常见的发酵类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名品。

  白毫银针:

  简称银针,又叫白毫,为福鼎首创的历史名茶。选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良种的春季茶叶为原料,其成品多为芽头,全身披满白毫,干茶色白如银,外形挺直如针。它的制取有独特之处,整个初精制作过程,既不同于绿茶杀青、揉捻,也不同于红茶发酵、揉捻。成品茶外观茶叶肥壮,形状似针,白毫披覆,色泽鲜白光润,闪烁如银,条长挺直,茶汤呈杏黄色,清澈亮晶,香气清鲜,入口毫香显露。白毫银针作为茶中珍品,在国内为市场久负盛名,近年也有销往港澳地区及美、德等国。同时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凉,具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有“功若犀角”之誉。

  白牡丹:

  原产福建省建阳水吉,现产区为福建省政和县、建阳市、松溪县、福鼎市等地。白牡丹创制于1922年,因为干茶呈绿叶夹银毫状,冲泡后绿叶夹着嫩芽,宛如牡丹初绽故名。原料是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水仙品种茶树的一芽二叶嫩芽,成品分别叫作福鼎大白、政和大白、水仙白。其外形为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背面遍布白色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汤色杏黄或橙黄,具毫香,滋味鲜醇,叶底浅灰。

  贡眉:

  产量约占白茶产量一半以上。一般以贡眉为上品,质量优于寿眉,近年则一般只称贡眉,不再有寿眉的出口商品。制作贡眉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二、三叶,要求芽嫩、芽壮。制作工艺与白牡丹基本相同。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暗绿或灰绿,汤色橙黄。叶脉迎光透视呈红色,味醇爽,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

  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新白茶对鲜叶的原料要求同白牡丹一样,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的芽叶加工而成,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其制作工艺为: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在初制时,原料鲜叶萎凋后,迅速进入轻度揉捻,再经过干燥工艺,使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略带褐色。这种茶清香味浓,汤色橙红;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龙的“馥郁”。因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白茶功效:

  白茶具有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清代名人周亮工的《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欧美国家对白茶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相比其他茶类,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使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

  (老舍茶馆评茶室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