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记者微博:致青春

□ 张新若

  每一次奔赴基层采访,都深感肩上责任的沉重。将最真实的声音带给受众、将一线的消息传递到决策层,这些坚定有力的行动便是我们这些年轻新闻人的青春轨迹。

 

  近期,缅怀青春题材的电影陆续上映,“致敬青春”一时成为众人追忆年华的最佳由头。尤其是80后,纷纷开始怀念旧时光,一股浓浓的复古怀旧风在80后间蔓延开来。

  为了消除年轻人过早陷入“伤秋怀古”的颓靡氛围,《人民日报》专门发表评论《莫让青春染暮气》,文章作者感叹:“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

  是什么让还处于“青春”中的年轻人早早哀叹“老了”呢?《人民日报》认为“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正是因为遭遇过多“迷茫”、“失落”等负面情绪侵扰,年轻的我们开始变得自怜自艾、多愁善感,而这样的消极情绪让本该激情四溢的青春黯然失色。

  白岩松说,青春就是不容易,不在于时代的变化。从人生的起跑线奔向生命至高点的过程中,势必充满艰险、困难,一味抱怨、苦恼无济于事。青年人的标签之一——蓬勃朝气,应该在青春里尽情释放。

  而此时的我,正走在青春路上,在投身于农村金融新闻事业中体验着别样的青春。

  记得第一次远行采访时,深夜到达边远县城的火车站,一路的疲惫与不适随着前来接站工作人员的热情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温暖与感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时时充实着好奇懵懂的大脑,受访农户的朴实与真诚感动着年轻清澈的心。这样的经历,磨砺了青春、开阔了视野,实属珍贵。

  持续不断地深入乡村基层采访,不但使我逐渐熟悉了“三农”发展,也练就了多思多想、善于观察的职业素质。以前,没有亲眼目睹,无法体会农民对于金融服务的渴求与期盼。在走过了田间地头、看过了劳作耕种的艰辛后,更知“三农”事业的任重道远。

  每一次奔赴基层采访,都深感肩上责任的沉重。将最真实的声音带给受众、将一线的消息传递到决策层,这些坚定有力的行动便是我们这些年轻新闻人的青春轨迹。因此,在无数次奔波劳顿的路上,我们享受艰辛;在静谧寂寥的工作夜晚,我们甘于孤寂。

  “我的生活虽然单调,没有过多的个人时间,但为了自己钟爱一生的新闻事业,这些都可以承受。”一位记者前辈道出了这项职业的意义所在。

  青春短暂易逝,唯有努力做到无悔,才能释放出正能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