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农村商业银行牢固树立“领导为员工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勇于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实现了改革发展新跨越。
转换用人机制
实施全员持证上岗。制定《岗位资格认证管理办法》,按照经营管理、会计、业务、监察保卫、综合五个专业通过严格考试取得岗位资格证,持证越多,从事岗位范围越广,等级越高,晋升机会越大。
实施岗位竞聘。建立公推式的干部晋升渠道,对部室、支行公开竞聘定“帅”,下放人事权,由“帅”自主点“将”选“兵”,实行双向选择,把守法规、会管理、善经营的人员放到管理岗位。2009年以来,3次竞聘共有66名优秀员工走上了管理岗位,有21名中层干部落聘,真正让员工感受到了“想干事的给机会、会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职位”。
建立城乡员工有序流动机制。为解决城乡岗位差异,该行制定了《城乡员工有序流动管理办法》,引导员工结合自身实际主动申请有序流动,目前已有86名员工自愿申请到偏远乡镇工作,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建立后备人才库,实行全员职业生涯规划,选拔60名优秀员工纳入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现已有19人走上管理岗位,为员工搭建了成长进步的平台。
创新等级管理
自2009年以来,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该行实行等级部室、等级网点、等级岗位管理,与薪酬奖励和绩效考核挂钩。
一是实行部室等级管理。按照贡献度分A、B两级,每年制定职能部室考核办法,按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下达工作标的,同时,实行部室包点制度,绩效工资50%挂靠包点单位。二是实行网点等级管理。采取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量指标主要考核业务指标,定性指标主要考核工作质量。
通过有效绩效考核,建立了内部竞争机制,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巨大转变,形成了“以效益为中心、以业绩论英雄、以质量求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强化领导考核
从解决日常管理中“人情”高于规章、“关系”超越制度的问题入手,积极培养“法规制度前推、权力影响渐退”的理念,使总部班子成员真正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员工利益的维护者。建立总部领导班子考核制度,制定《农商银行总部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办法》,分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两项,下达年度工作标的,实行百分制考核,按季考核工作质量和业绩,真正实现了全员考核,考核全覆盖、无盲区的作法,改变了“只考核员工,不考核领导”的现象。
同时,实行重点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制定《规范员工行为八项规定十条禁令》,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制定《限时办结制度》,班子成员带头提高工作效率,全行形成了“领导带头、求真务实、务求实效、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革新信贷管理
首先,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将公司业务部一分为二,与营业部、城区网点不划定营销区域,形成内部竞争机制,抢占城区市场业务,至2013年4月末,城区存款市场占有率较2009年初提高6.1个百分点。其次,改革信贷管理机制。实施贷款流程再造,将24名信贷专管员精减为8名,实行总部委派制,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每名信贷专管员负责3个支行的贷款审查和风险监控。最后,建立贷款责任追究机制。为有效解决贷款管理中责任不清、不追不究和追究不严等严重影响信贷质量的问题,制定实施了《贷款责任人管理和责任追究办法》,实施划段管理,合理确定贷款责任人的贷款损失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尽职免责制度管理方式的突破,有效解决了惧贷、惜贷问题。目前,全辖无非应计贷款、无不良贷款的“双无”支行达到7家,占全辖机构的29.2%。
截至2013年4月末,费县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6.95亿元,较2009年初增加43.33亿元,市场占有率45.35%,新增市场占有率58.08%;各项贷款余额52.57亿元, 较2009年初增加27.92亿元,市场占有率58.64%,新增市场占有率320.19%;不良贷款占比2.42%,较2009年初下降5.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13%,拨备覆盖率239.97%,分别较2009年初提高3.62个百分点和205.7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