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在《哲学小品》中讲了一个刺猬困境的故事。寒冷的冬天,刺猬本想拥作一团、互相取暖,但一靠近便被彼此刺伤了;想分开避免扎伤,又觉得寒冷而想再彼此靠近。几个反复后,刺猬发现它们最好保持一点距离。
刺猬困境也是人类的困境。社会需求推动人与人相互靠近,但因性格不合,我们又常常彼此厌恶。对亲密关系,我们既需要又畏惧。保持一定距离是人类的现状,尽管我们渴望温暖的需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但彼此刺伤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团队内部的刺猬困境屡见不鲜。要创建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企业文化,什么程度的亲密恰到好处?怎样又是过于亲密?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对别人敞开心扉?在哪些方面可以坦承自己?何时有必要设定界限?我们既要同别人亲近,又要保持一定距离,这一矛盾是团队或小组成员无法成功合作的根本原因。大多数团队很难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要么联系松散、缺乏凝聚,要么过于亲密、令人窒息。
这也让很多企业领导者感到矛盾。即便他们能展现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取得优异业绩,很多人也仍有开不完的会且内部矛盾不断。
企业不是理性的
人类理性的表象下有着许多微妙的心理因素,这可能破坏团队的运作方式。
尽管这些行为模式可能并不理性,但如果懂得解读,便能发现其合理性。有意义的团队合作会降低人们的恐惧、焦虑以及影响力和权力的缺失感。否则员工会倍感焦虑,不得不启动社会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不幸的是,团队经理大多不知道心理动力学和系统理论的概念,理性结构的观点通常占主导地位。
要构建并维护高效的团队合作环境,必须关注组织的结构和人性化方面。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通过良好沟通,逐渐灌输内部互动的辅导文化,使成员能坦诚沟通、相互尊重,不受上下级关系的束缚,不用害怕打击报复。这意味着建立、推行信任、奉献、热情和快乐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企业上下坦诚公开,愿意改变原来“个人利益优先”的思维模式,并首先考虑怎样做对团队最好。
小组辅导改变自己和他人
如何开始并推进思维方式和环境的转变,使团队成员在考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可行的方式之一是领导小组辅导,最常见的是管理者和教练一对一交流,通过建立企业人才库,帮助人们适应变化,提升潜力。
一对一的辅导固然有好处,但根据经验,领导小组(或团队)辅导才是企业孤岛思维的矫正手段,能帮助领导者察觉隐藏的、影响团队行动的心理动力的暗流。在领导小组辅导课上,在训练有素的调解人的指导之下,成员都将体验刺猬困境。他们可以尝试在安全的环境下敞开心扉、互相信任,发现深入了解每个人优缺点的益处。小组成员间的知识转移变成了一种自然的活动,而不需要进行人为的控制。从本质上讲,大家在小组辅导课上通过亲身经历,可以体会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
小组辅导干预的目的是让人摒弃隐藏在内心的负面力量,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别人如何解读这些行为)。它使团队成员具备破译无意识沟通的能力,看清人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这些在日常沟通中通常是避而不谈的。小组辅导鼓励成员审视自己,研究自己与别人的对话以及与别人的关系,克服妨碍改变的内在阻力,最终将学到的东西融入实实在在的行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