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力资源和历史积弊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和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在会计结算工作、临柜人员业务操作规范化上体现尤为明显。
本文从会计结算工作规范化这一基本点出发,结合农村信用社会计结算工作现状,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客观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矛盾,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今后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规范化提供帮助。
成因分析
制度建设不规范。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社处于不断改革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制度制定不系统、缺少一致性,缺少信用社自己的特色,内控制度作用整体发挥欠佳。
制度规范执行不力。虽然信用社根据相关法律制定了严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普遍存在落实不到位和监管缺位的现象。
会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不高,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信合系统缺乏会计人员的系统培训,许多会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全面的业务培训,只能是简单地模仿老同志的做法,甚至是错误做法,对会计工作不得要领。同时,由于信用社建社历史比较长,部分基层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会计培训,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很多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又相继被选调充实到上级管理部门,而未接受过会计教育和培训、缺乏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员被安排和交流到会计岗位上,造成会计操作风险增高。
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制约观念不强,人情重于制度,对一些潜在风险和风险苗头不能及时察觉和制止,难以发挥有效的制约和风险防范作用。
措施建议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推行规范化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核算质量的有效手段。农村信用社要严格按照会计操作规程规范操作,逐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稳步推进”的原则,统筹安排多措并举、求真务实、全面组织实施并完成好各项会计工作任务。
加强培训,以训促学,以赛促学。各级农村信用社应定期开展会计结算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委派会计、前台柜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求委派会计加强对前台柜员的业务指导,对前台柜员进行业务培训或集中学习,并记录学习情况,做好学习笔记。在加强培训的同时,组织操作技能竞赛、业务知识竞赛,进行技术大练兵,并结合柜员等级评定工作,对各农村信用社会计结算工作进行综合评比和表彰,树立榜样,激励落后。
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制度落实。主要是加大对会计辅导员和委派会计的考核力度,发挥会计辅导、监督、检查职能,规范会计结算工作。
首先,完善委派会计考核办法,不折不扣抓落实。在委派会计考核方面,真检查、真评比、有差距、有奖罚。评先奖优,增强委派会计的工作责任心,促使委派会计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其次,制定会计辅导员检查实施细则,明确会计辅导员工作职责和检查内容,以包片负责的形式,狠抓各信用社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化,以此促进会计结算工作的上档升级。
严格落实“双反”制度,规范“双反”操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双反”工作力度,将工作职责明确到人,同时要求会计辅导员在日常检查中做重点检查,严格审查相关手续。
进一步加强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印章管理,确保账实相符。一是在现金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方面,严格落实查库制度,并加强对大额现金支取情况的监督管理。重点要求各农村信用社负责人充分履职,不走过场,切实做好检查核对,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相关业务;二是严格落实重要印章、证照使用备案制度,细化印章交接制度,规范各种印章、证照的使用。
提高对账质量,防范结算风险。针对延迟对账、对账率不达标的问题,制定《对账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业务操作,进一步提高对账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对账机制,防范结算风险的发生。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方式,提高对账率。对于一般客户利用电话、短信方式进行通知,对于重点客户安排客户经理上门对账,对于异地客户采取邮寄等方式为其发送账单。
完善支付结算制度,严肃支付结算纪律。首先,应完善《支票影像业务操作规范》,并严格落实制度;其次,对影像支票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进行严密监测,对退票率不达标、查询查复等业务处理不及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考核评优扣分等处罚措施,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最后,对支票用户企业进行定期培训,讲授支票及密码器使用知识,降低错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