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想要长命百岁,每一家企业,也都想成为百年老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明白自己的养生之道。我认为改善企业健康的三个比较主要的因素是战略、节奏和人。
首先是战略。很多人对企业养生之道误认为只要扩张就是养生,这是不对的。把企业做大,并不代表能做强。就好像一身肌肉的健美冠军和寿星之间不能划等号。
短期来看,我们确实可以制订一些让企业迅速壮大的举措,用一些单纯的增长数字来取悦老板或董事会,但却无法让企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混淆了“做大”和“做强”之间的区别,缺乏前瞻性和全局眼光,只顾盯着增长数字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必须要指出的是,战略和目标不可混为一谈。
战略体现出来的,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以及根据这个不同所衍生出的独特策略。简单来说,我们要做的是自己,看的是市场与客户。
其次是节奏。缺少战略,企业会变得弱小;但企业的死亡,一定是死在节奏上。所谓的节奏,是指“以我为主”,始终把握着公司在市场上的位置和方向,不被其他东西干扰。
譬之于人体,就是你的消化能力。你是否健康,取决于你吃什么东西,而吃什么东西的关键,就在你是否能消化成营养。市场高潮期不贪吃冒进,低潮期不固步自封,不随波逐流,这才能真正做到“以我为主”。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百年老店会始终以自己为主,坚定不移地执行着既定策略,顺境不骄纵“守”得住,逆境竭力坚持不妥协,保持稳定的节奏。
第三是人才。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一个企业的生命却可以无限。只有不断有新人加入,企业才能永葆青春。公司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公司文化,建立人才管理机制,通过人才本土化、国际化、多元化的系列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内部人才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人才梯队,吸引并留住人才,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人才培养上,施耐德有一个3E理论,即education(培训)——从课堂学、Exposure(展示)——跟别人学和Experience(经验)——从做中学。我们认为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培训的效果只占10%,指导和展示占20%,而最大的成长机会(70%)来自让员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所以培养人才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一个实战的舞台。留住人才,企业必须善于吸纳与你不同的人,要能容忍和包容。
从长期来看,我们应该审慎细致地关注企业状况,就像人遵循一个特定的检验体系,定期检查身体,并针对隐患或明症进行预防与治疗。惟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