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时刻处于狼群中

□ 武 杰

  危机是一种常态,并不可怕,企业家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明白自己正时刻处于“狼群”中。

  对于危机管理而言,任何问题的发生均有先兆,危机的发展也有生命周期。通过将事态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施加影响,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方法即变得清晰可辨。

  问题发起

  第1阶段是问题产生,这个时期,麻烦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还没有大到足够引起专家或者公众注意的程度。这时重要的是要严格监控。对于潜在问题的早期识别异常重要。企业通常问题很多,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必会酿成更大的麻烦。这个阶段,一般没有媒体和公众的介入。

  问题发酵

  这个阶段,问题越来越清晰。先是专业媒体以及行业专家、专业人士的介入。这是问题突起的阶段,事态再逐步扩大,要求企业处理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此时组织进行干预的话,还是可以影响到事态的进一步扩展。

  这时比较难于掌握的同样是紧迫性的定性,也许企业领导人的注意力放在自认为更大更紧迫的问题上了,而当下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此时开始有了舆论的参与。在问题进入下一阶段之前,媒体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它的影响程度。还有,时间此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认为,这个时间最佳的做法是开始启动一般的避险程序,危机领导小组开始行动,制订应急计划。

  问题爆发

  在这个阶段,问题发展成熟了,事态全面爆发,大众媒体的介入,特别是高频率的社评和报道,掀起高潮。这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品牌声誉造成巨大损失。现在再要影响它的进程已经不大可能,任何干预行为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奏效。此时迅速决策是当务之急,危机管理小组要切实担当起领导危机处理的职责。

  问题解决

  问题一旦进入第4阶段,其实已经到了“要么立马解决要么立马死掉”的阶段了,也就是说,危机已经变成危难了。此时压力达到顶点,应该的做法,除了不惜一切代价停止危机外,剩下的就是“亡羊补牢”的功课了。而事实上,真正危机处理的成功案例并不多——除了众所周知的朱力安尼处理“9·11”事件的果断和富有成效。据说,危机处理中,永远的二八分布,即10个危机案例中,只有2个成功,其余8个都不成功。

  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事态发展到第4阶段。越早解决问题,成本越低;越早解决问题,选择空间越大;只有早期的干预允许你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危机时分急需有创见性的思维,人才矛盾十分突出。

  但是,哪怕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尤其经常的情况是,问题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和重新定义,也许最后一个阶段可以直接跳到下一个问题的初级阶段。好比说,明年发生的问题可能就是在今年播下的种子。

  在一个问题上的危机处理失败也可能导致下一危机处理的成功。例如,当烟草公司不得不在烟盒上做出警告标识的时候,表面看他们未能在立法上获得直接利益,但是,当烟草企业被诉时,他们可以以遵照法律进行了预警而推卸责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