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所有原动力都取决于目标,目标来自于视野。知道世界有多大,才知道梦想有多大。视野够了才可能有与众不同的目标。不在核心城市,视野容易丧失。
人是社会化动物,95%的知识和能力来自社会和环境。爱因斯坦如果放进狼群,就写不出相对论,而是成为一个狼孩,站不起来。个体要追求一个超出时代和环境的目标,难度太大。
先进的方法论来自周围人的感知,然后自己反思。若没有环境,感知和反思就是无源之水。读书学习是可以。不过互联网是个特殊的东西,变革快,对先进方式太依赖。
互联网的发展是牛人推动的,牛人又需要由下一层的牛人去支持。没有搭配协调的人员结构,就算再吃苦耐劳也不行。互联网本身没壁垒,公司竞争力来自于思维方法和人员结构。二线城市,中层人才上有制约,不容易做好大事情。
马云在公司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去美国各种大的会议,视野和方法论,这两条都满足。马云说过一句话:英语不只是种工具,而是你的眼界。马云在那么多人中超脱出来,就印证了视野的重要,比如英语好是他获得高视野的一个条件。
个人和公司不同。你是个体户,改造自己就够了。如果你是一家公司,改造大部分人是费劲的。雷军当年带金山转型互联网,举了个例子:周六发现服务器坏了,给运营打电话,运营说:“周一上班就解决。”这种意识简直让人崩溃。你要改变一大群人的思维。
北京这个环境帮你培养了足够多的员工,不需要再教育。虽然北京成本是贵,但就像乔布斯说的,一个顶尖牛人能顶50个普通人的工作量。就算责任心足够,但意识和视野更重要。新人在北京成长很快,你可能被超过。
视野和竞争力,本质上还是依靠大土壤。最开始一定要在北京。就算你在二线城市能把零散的石头用起来,但概率还是没那么大。大企业网罗人才容易,但中小企业还是要靠市场大,才能找到好的人。在北京,虽然其他成本贵,但机会成本小太多。
现在,资金越发不是稀缺资源,人才越是稀缺资源。资本竞争激励,愿意给你钱。但没有人才,钱都花不出去。
柳传志举过例子:他们那个时代也出过联想这样的公司,但环境就是不好。40度的环境,只有很顽强的鸡蛋才能孵出来。若是常温37度,只要不是天生有缺陷,蛋都能被孵出来。
别忘了你上了名牌大学,后来还出国留学,你的视野后来建立起来了。当你的目标足够大,越往后的发展就越依赖于视野,你就需要跟更牛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