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找寻金融产品创新之法

□ 河北省三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高 芳 李 珍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农村地区出现宽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呼唤着金融服务的多元性。然而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如何突破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瓶颈,是农村信用社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症下药

  要想找到农信社金融产品创新的方法,首先要从产生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目前农信社在产品创新方面有三大问题。

  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一是在贷款投放上,农信社的业务经营仍停滞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有效贷款品种不足,80%的贷款集中于小额信用贷款和抵、质押贷款,未能按照客户、市场的发展潜力和需求特点等变量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二是中间业务的开办品种少,集中于低层次和低效益业务。由于受到硬件设施、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限制,近几年农信社在中间业务的开发上,主要品种为低层次的代发工资、代收税款、代发财政农民直补资金、代理保险等,不能发挥中间业务的高效益性,中间业务收入与总收入的占比微乎其微。三是市场营销服务和开发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适用性。如在利率制定上,不论黄金客户和普通客户,都实行统一标准和贷款操作流程,缺乏个性化服务,使部分黄金客户在发展壮大后,放弃了对农信社的选择,造成了农信社“为人做嫁衣”的局面。

  贷款担保创新少。一是担保种类少。目前农信社的担保贷款,多为住房、商铺等不动产及存款(单)等担保,收费权、股权、保险、动产质押、经营权、使用权等开办较少,更无其他担保品种的创新。二是落实担保抵押操作难。部分客户贷款担保抵押物难找。三是担保物管理难、风险大。如对抵押财产的管理、转让、变现难以落实到位,操作难度大。

  创新成本较高。一是自身基础薄弱。农信社多年来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新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开发、使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个过程,许多配套环节,如硬件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一时难以跟上。二是管理体制受制约。由于农信社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机构和网络,科技建设各自为政,品牌推广重复混乱,硬件和软件建设距全国统一规划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差距很大,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三是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智力和技术储备落后。农信社业务创新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推动。但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目前农信社必需的智力和技术储备严重滞后,缺乏一定的科技力量和人才。

  创新思路

  农信社想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工作,就要因地制宜、因社制宜,着眼于农村与农民最急需的金融产品,努力需求新突破,坚持求真务实、风险可控和财务可持续,重在时效和管理。

  创新金融产品内容。一是创新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针对农村土地可以转包、出租、转让、代耕等实际,积极探索开发经济林权抵押、经营权抵押、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等贷款品种。二要创新“订单+保单”贷款。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鼓励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以订单和保单等为标的资产,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

  创新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发展各类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保险、订单农业联系的新型贷款方式。对农户贷款,可探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耕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等方式,逐步实行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权益质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方式;对个体工商户贷款,可探索推行经营权抵押、贷款抵押、商品抵押、收费权抵押等方式;对经营效益好、产品有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可探索仓单质押方式;对信用好、效益好的成长型、盈利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办仓单、原材料、应收款、专利权等抵(质)押贷款,开办微小企业信用贷款和小企业联保贷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问题。

  创新利率定价机制。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规范贷款利益定价行为,逐步建立以成本效益为基础、以市场价格为主导、以降低利率风险和提高综合收益为目标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贷款定价要充分体现依法合规原则、让利原则、等级差别原则、风险覆盖原则和有力竞争原则,以巩固和开发客户为导向,对不同行业、不同对象、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的各类客户实行差别利率,做到贷款利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贷户承受能力相适应,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对经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创新开发中间业务。目前,农信社的电子网络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突破,大部分已实现全国通存通兑,这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此,应当充分利用网点多的优势,树立“后来者居上”的超越意识,积极广泛开展各类中间业务,办理或扩大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学杂费和代发民政补助款、扶贫款、代理保险、委托、信息咨询等代理业务,开办代售基金、股票及代销债券等理财业务,增加ATM机、POS机等卡交易受理设备的数量,以丰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金融需求,提高中间业务创利水平。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