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1日,四川省食品安全司法鉴定专题培训班在成都开班。培训涉及司法鉴定基础理论、司法鉴定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案件司法鉴定实务、司法鉴定机构资质申请事项等六大司法理论与实务知识。
因食品安全案件本身具有的作案隐蔽、专业性强、现场取证难、涉案人员多等特点,对涉案食品一直存在着鉴定难的问题,成为案件移送和定罪量刑的瓶颈。部分案件因涉案食品没有鉴定结论,难以起诉和定罪,出现案件移送多但起诉、判结少的现象,导致部分犯罪分子没有得到及时惩处。四川省食品安全办主任崔兆全表示:“本次培训班的开办,为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合法有效的技术支持。”此次活动将切实解决“两法”衔接过程中的涉案食品鉴定难题,积极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在获得司法鉴定证书后依法承担检验鉴定工作,使四川省食品安全司法鉴定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邹明理认为,食品安全是司法鉴定的新领域,四川此举在全国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对涉案食品进行司法鉴定在全国少有先例,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对涉案食品出具是否“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司法鉴定意见,是法院审判食品安全案件的关键证据。
(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