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中以绿茶为最,名绿茶有上千种,而且大部分用手工制作,外形千姿百态,内质色翠、香高味醇,这是鲜叶原料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运用不同的加工手法,通过恰当的力作用,其内含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才最终形成了名绿茶特有的色香味形。
一、扁形名优绿茶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环西湖群山之中。此地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天竺、灵隐两寺僧侣就自辟茶园,自己制茶。宋时,上天竺香林茶、宝云茶,下天竺白云茶,葛岭的垂云茶,均被列为贡品。元代龙井茶问世,明清时更是久负盛名。清乾隆帝下江南,封下了胡公庙前十八棵御茶树,至今枝繁叶茂。龙井茶系传统名茶,1982年6月又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西湖龙井”曾有“狮、龙、云、虎、梅”5个字号,后调整为“狮、龙、梅”三等。现统一标准,分为特级、1级—8级(近年来5级—8级已基本不生产)。“西湖龙井”外形扁平挺直,表面光滑,两头尖细。汤色碧绿明亮,香气如兰,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绿明亮成朵,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太平湖畔猴坑一带。此地明代以前就产茶,清始特制“魁尖”,因其品质超群特名“太平猴魁”。其他地方以相同制法造茶,只称为“魁尖”。1915年“太平猴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声名远扬海外;1982年6月又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太平猴魁”有1~3个等级。其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说。细观则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汤色清绿,叶底嫩绿匀亮。冲泡时芽叶直立水中,几起几落,被誉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并有独特的“猴韵”。
二、卷曲形名优绿茶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系传统名茶,始制于明代,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1982年6月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高级“洞庭碧螺春”每500克由6.8万个—7.4万个芽头组成,曾有极品达9万个芽头。其外形纤细卷曲呈螺形,满披茸毛。冲泡时“碧玉沉江”,芽叶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其汤色碧绿鲜明,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叶底柔嫩翠绿。该茶原名“吓煞人香”。
三、雀舌形名优绿茶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周围市县。黄山产茶始于宋,兴于明,是传统名茶产区,1982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黄山毛峰”分特级(上、中、下三品)与l—3级(每级各分二品)。其上品形似雀舌,芽头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汤色清澈,清香高长,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
四、片形名优绿茶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为内山瓜片与外山瓜片两个产区,系传统名茶。“六安瓜片”在1905年左右开始生产,1982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其极品称为“齐山名片”。干茶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形似瓜子;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汤清澈透亮,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制作时,以独特的火功闻名于世。
(老舍茶馆评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