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服务县域和“三农”的主体金融力量,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含农商行、农合行)如何围绕深化改革、创新转型、管理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是摆在吉林农信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深化改革
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要发展就离不开改革。改革需要不断深化,需要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同时也要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这样才能使企业得效益、股东得回报、员工得实惠、客户更满意。
创新加快产权改革。吉林农信将主动协调政府,在清收不良、弥补亏损、减免税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面寻求支持,扎实推进改制工作,大力推进县级金融机构产权改革。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实施系统内“富帮穷”并购措施,通过自身发展和溢价募股方式满足组建农商行条件。
继续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按市场化原则完善高管员工薪酬制度,使个人薪酬待遇与企业发展、个人创利贡献及个人业务技能充分挂钩,发挥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鼓励各行社在薪酬分配制度上创新,引进移植省外成功经验。
积极推进省联社履职改革。创新省联社履职方式和手段,强化风险管控、指导培训、协调服务和平台支撑作用,提高县级行社的服务水平。一是差异化管理与服务。二是实施市场化改革。探索实施科技市场化改革,并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电子银行业务市场化转型问题。三是典型引路,加大工作指导力度。
稳步推进法人治理改革。当前重点要解决“一长独大”问题。明确党委和“三会一层”的分工,党委会管方向、管团队,社员(股东)大会和理(董)事会抓战略、抓决策,监事会抓监督,经营班子抓执行。经营班子对党委、董事会的决议要快速有力、不折不扣地执行。监事长要充分发挥作用,实施有效监督 ,真正形成“三长”既相互制衡又同心同力的管理格局。
创新转型
努力向现代银行迈进
发展永不停步,创新永无止境。当前,吉林农信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向现代银行转型。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经营理念转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由做业务、做产品向做市场、做客户转变,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创新产品、完善制度、提升服务。坚持企业、员工、客户、股东、社会、政府共赢的原则,将企业真正融入整个社会环境中,建立完善科学的产品定价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和价值共享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客户结构、优化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从依靠存贷利差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转变。
坚持差异化服务,做好金融创新转型。首先,完善三个金融:一是完善农业现代化金融;二是完善县域特色经济金融;三是完善普惠金融。其次,创新三个金融:一是创新城镇化金融;二是创新全民创业金融;三是创新生态金融。
增强服务功能,实现营业网点转型。在确保城乡基本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网点建设标准,打造高效精品网点,整合优化低效网点,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进网点由经营管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经营高效的营业网点格局。强化服务管理,加强大堂经理和窗口人员服务培训,充分运用智能监控平台和专业公司暗访,促进服务提升。
管理升级
促进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科学管理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吉林农信将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和经济资本管理的要求,逐步实现经营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和专业化。
突出流程建设,促进信贷管理升级。以信贷业务管理为基础,加快建立客户内部评价体系和信贷流程化管理的推进工作,以流程建设推动组织架构和人员岗位的科学设置以及薪酬制度等机制建设,建立前、中、后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经营机制。
强化成本、利润和资金管控,促进财务管理升级。建立完善财务授权、财务审批、预算决算、费用管理等制度流程,做实财务管理基础。取消非法人行社资金、费用、股本等重大财务事项的核算及管理权,向县级行社总部核算管理转型,整合财务资源,提升财务管理集约化、精细化水平。财会人员应该由记账会计、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转变,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完善内外审计评价体系,促进内控管理升级。扎实开展序时稽核、移位稽核、后续稽核等工作,加大稽核频率,充分发挥稽核监督效能。试行聘请资质高、实力强的外审机构,对省联社及农商行的重要业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农商行的经营年报进行审计评价。抓好案防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对道德风险实行“零容忍”,严查重处违规问题,防患于未然。
提质增效
强力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质量和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不能偏颇。
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客户质量。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要转变理念,主动出击,积极抢占优质市场和优良客户,提升行社各项业务营销水平。一是明确营销重点。二是建立个贷和小微贷营销团队。三是拓宽营销渠道。
优化存量、管好增量,切实提升资产质量。各行社结合自身面对的市场和客户需求特点,以效益为中心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调整信贷结构,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严把贷款增量关,特别应关注社团贷款、大额贷款风险。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各县级行社应优化资金配置,确保资金充分有效运用。省联社将加大资金创效考核,规范存、拆、放行为,着力解决县级行社资金大量闲置问题。专业条线应加强业务营销指导,大力开发受市场欢迎的信贷产品,确保资金及时有效用于当地经济发展。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益。完善大额大宗物品采购制度,严格按程序操作,杜绝权力寻租、损公肥私的恶意行为。严密费用管控机制,降低现金结算起点,逐步在全省高管中推行公务卡消费,规范预决算行为。
加强合作,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通过巩固深化与市县两级政府的战略合作,积极协调地方党政,出台优惠政策,打造良好改革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