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核销贷款不能突破底线

□ 浙江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蔡继林

  2013年4月8日,新京报发了一篇《河北深州副市长等43人因“死亡”被核销贷款》的文章,引发人们的热议。贷款核销怎会如此儿戏?

  综合相关当事人的解释,我们发现有些人确实“用心良苦”。

  私贷公用无奈,草率核销却不该。

  事情的起因是深州市副市长魏志春(时任兵曹乡乡长)1997年3月7日借款41万元,为给当地中小学教师发工资,钱拨到了乡财政所。深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崔朋(时任兵曹乡常务副乡长)1998年1月18日借款3.2万元,也是为给教师发工资贷款。

  作为一个乡镇干部,在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贷款为教师发工资,实属无奈。都说“最苦不能苦孩子,最紧不能紧教育”,但真的落实起来不容易。教师如果拿不到工资,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难免有想法,教书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说当时兵曹乡不存在先行挪用教师工资的问题,那么这些乡镇干部的私贷公用的做法,虽有些欠妥,但也“精神可嘉”。这种情况,在当时可能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我们穷啊!现在让他们个人来还这笔钱,从道义上有点说不过去,但给他们开具死亡证明,一笔勾销又未免太草率了点。毕竟他们人还活得好好的,有些领导干部还要上电视讲话的,大变活人未免太离谱了点。既然这笔钱是为地方财政垫付的,那么由地方财政归还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利息、罚息方面适当考虑一下就行了。

  用足政策没错,合规操作是前提。

  这几年国家相继调整了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呆账核销力度,夯实基础。将符合条件的贷款进行核销,内销外挂是必要的,但下达核销任务就让人怀疑,借机造假胡乱核销更不该。

  也许有些人会这样想,这些贷款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想收回难度很大,挂在那里不好看,借机核销掉了,皆大欢喜。走程序,相关人员相关单位都心知肚明,不会有异议。可问题是,这样的操作不合规,现在被人捅出来就很被动。相关当事人不自在,相关单位也很难堪,得不偿失。在外人眼中,银行是很正规的,现在出了这档事,让人大跌眼镜。合规经营是银行的根本,合规操作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在合规上出问题特别引人关注,金额虽然不大,但性质很严重。虽然现在有些人喜欢看数字、看报表、看结果,但评价一件事的成败得失,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以数字论英雄往往会走偏。其实,要处理这样的贷款也不是没有办法,如与地方政府坐下来商量,先将旧欠还掉,新贷款按基准利率优惠,慢慢消化。

  集体行动可以,道德底线要遵守。

  因为这一事件,三名信用社主任被停职,他们可能觉得有点冤。深州其他信用社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调查还需深入。如果只是三名信用社主任的个人行为,将三人问责以正视听未尝不可。如果是普遍现象,那就需要深挖,是上级授意还是下面集体作弊,抑或是兼而有之?因为三个人只是个案,可能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虚荣心在作怪。如果是上级指挥,统一行动,那就另当别论了。说明这一地区的信用社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在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上存在着严重问题,第一个该打屁股的是下指令的人。

  鉴于目前这一敏感时期,地方政府应该联合监管部门成立一个联合检查组,抓紧介入,既要搞清死亡证明是怎么开出的,又要查清相关单位是怎样具体运作的。因为事情既然出了,总要有个交待,否则地方政府和信用社的诚信就要受到质疑。遵守职业道德是银行的底线,如果相关领导带头践踏,就会产生“破窗效应”。今天你可以为了降低不良率而违规核销,明天你也会借口工作需要在用人、放贷、花钱上随心所欲,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强调要有底线思维,对自己,对单位,对社会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