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茶产业变道
对于中国茶产业,过去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只是一种规模型增长的发展模式。高价礼品茶一路飙升现象制造了一种虚假繁荣,而市场现实存在而且空间无限广阔的“质优价廉”的大众化茶叶产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013年,中国茶业将转向以大众茶为主体的大产业运行轨道。但是,在市场理性回归和茶产业运行成本不断上涨的双向挤压之下,我们现行的茶产业运行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大众茶的价格也在成本推动下不断上升,难以做到大众化的价格。另一方面,大众茶还必须进行产品创新,解决大众饮茶的便利性问题。
现行的茶产业运行模式,在产业链上半段的茶叶种植与茶叶生产环节,尤其是在茶叶采摘和茶叶炒制两个核心环节,我们基本是手工方式。人工成本是主要的成本因素,包括人工的生活成本,这种以人工成本为主要构成的茶叶生产性成本一定是不可逆转地不断上涨。笔者曾多次大声疾呼:未来五年、十年,谁给我们采茶?谁给我们炒茶?如果有人愿意给我们采茶、炒茶,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成本?在茶产业下半段的流通与营销环节,专业人才的工资水平、各种物业成本、物流成本、资金成本,甚至还有宣传与推广成本、法规成本等等经营性成本,也都会不可逆转的不断上升,而且是快速上升。
我们必须强调,只有改变中国茶产业的运行模式,我们才有可能进行茶叶产品的创新。或者说,消费者的改变和经营条件与经营环境的变化,将从两个方向逼迫茶叶产品进行创新,从而逼迫茶产业运行模式的升级。
中国茶产业变道已经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了。
四、茶行业变局
中国茶业的“小、散、乱”现状使得中国茶业无法参与现代商业竞争,也造成了中国茶叶不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包括所谓的“中国茶叶过剩论”,其实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或者说是因为茶叶产品的传统和保守,无法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13亿中国人的饮茶市场没有得到释放。
对于中国茶行业的变局,首先的表现是,中国茶叶的市场变向将使得基于“高价格、高毛利”为盈利模式的众多茶商和茶企业难以为继,那些“三天不开张,开展过三天”的茶叶店将失去生存空间。
其次,在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生产和经营大众茶的企业必须依靠规模效应,小企业将无法生存。
其三,茶叶产品的创新是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不具备基本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在茶叶产品创新上很难有所作为。
其四,中国茶叶的品牌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品牌的成功需要系统运作和时间积累,小企业做品牌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最后,茶叶最基本的产品属性是饮品,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将会不断加强,生产和经营茶叶产品的准入门槛将会不断抬高,生产和经营中的违规风险也将不断升高。
所以,中国茶行业的大规模洗牌是不可避免的,茶商倒闭和茶企业破产绝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一是小企业将会大批退出,或转型,或被整合,或得到外力进行升级。而大企业将可能强强联合:实现各种方式的兼并与重组。二是各种类型的茶企业将在产业链上进行重新定位,实现产业链分工与协同。在此两条路径上,茶企业要么做强,就是所谓的“小而美”企业。
2013年也许是中国茶业一个元年,茶市场变向,茶企业变法,茶产业变道,将加速中国茶行业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