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名茶,每每提到它我就会赞叹不已。清明前夕,笔者特地赴江苏苏州西山的碧螺春茶产地考察。
越过太湖大桥,就到达西山,沿着临湖公路极目环顾,右边是碧波荡漾的太湖,左边是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好一幅江南水彩画。一路上,不时地看到背着采茶竹筐的农民从我身边走过。来到西山的一处古村镇,多条幽幽的小巷飘出一阵阵清香味。徜徉在这个古色古香的村子里,发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放置着一口炒茶的大锅和数张晾晒茶叶的竹摊。
在征得一位茶农大叔的同意后,我跟着他上山,走进了茶园,我学着他的模样,一招一式地采摘着明前碧螺春。这可是个慢工细活,采摘的是茶树上新长出来的嫩芽,其形状如雀舌,每一茶枝只能采摘一芽一叶,采摘了很久才有一小把。茶农告诉我,采摘4斤茶叶,最后才能炒出约1斤碧螺春茶,即四进一。我听后感叹:不易不易啊!
下山到茶农家,精心拣选采回的芽叶,剔去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称一致。原来,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的过程,可促使鲜茶叶的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高品质茶叶的形成。一般是上午采摘,午时拣剔,下午炒制,换句话说,就是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稍后便开始炒茶了。大叔将大锅烧烫,把已经挑选出来的茶叶倒进锅里,只见他双手不停地翻搅,于是茶叶不停地翻滚,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
茶农大叔告诉我,炒茶的工序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和烘干,要一边炒一边抖一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好的茶叶会形成细细的一条,并且还会卷成一团,叶子背面是一层极细的白色毫毛,这样的白毫毛越多,说明茶叶的质量就越好。
能够品尝到现炒制的碧螺春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茶农先烧开一壶水,提壶冲水入玻璃杯里,接着再放碧螺春茶,这种喝法美其名曰“一反常态品碧螺”。当碧螺春投入水中后,一会儿就沉入了杯底,茶叶很快就舒张开了。一看,绿中带黄,好不赏心悦目;品一口,味道清甜,令人欲罢不能。
碧螺春,华夏珍茗,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