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是历史古城、革命红城、生态绿城、交通要城、发展新城,是著名的绿茶之乡,“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全市拥有小微企业1.67万家,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支撑信阳经济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信阳市农信社紧紧围绕服务全市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及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重点,秉承“立足小微、服务实体经济”理念,依托政府引导,突出支持重点,着力金融创新,优化服务方式,调整信贷结构,转变营销模式,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服务涉农小微企业金融主力军”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截至2012年底,信阳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316.79亿元,较上年增加39.4亿元,增幅为14.2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95亿元,较上年增加24.14亿元,增幅为56.39%。其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42.40亿元,较上年增加13.35亿元;微型企业贷款余额24.54亿元,较上年增加10.79亿元。
政府引导 营造宽松环境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信阳市人民政府金融办会同信阳银监分局、人行信阳分行多次共同主办信阳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会。当地政府在政策上指导有方,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银企合作制度,积极为银企合作搭桥梁、建平台,主动向银行推荐企业、推荐项目,形成政银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同时,银行监管部门积极落实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村信用社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大投放 突出支持重点
大力支持茶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信阳市农信社为23家茶产业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36亿元,有力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为6271户茶农发放贷款2.58亿元。2012年新投放1.3亿元贷款,解决信阳毛尖集团等三家茶产业公司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重点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信阳市农信社紧紧以小额农户贷款为依托,着力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全力支持辖内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市农信社发放贷款8350万元,支持辖内70多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重点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支持特色产业,辐射带动个体种养业”的支农方向,对全市“粮、油、畜、禽、茶叶、花卉”六大基地建设和个体种养业贷款给予重点倾斜,累计发放贷款18.3亿元,加快了辖区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积极支持市政府“华英富民”工程顺利实施。依托市政府提出的“华英富民”计划,积极支持养殖小区建设,截至上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0347万元,支持292户华英鸭(鸡)养殖户养殖基地建设。
大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潢川联社立足花木之乡的优势,贷款6930万元,全力支持花木特色产业,使该县6个乡镇花木种植面积扩大到15.8万亩,专业村发展到36个,花卉品种达2400多个,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2012年,信阳市农信社支持1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71家,金额4.86亿元。
积极支持涉农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规模,提升富民效应。2012年,信阳市农信社累计投放贷款9.1亿元,重点扶持了一批如浉河“信阳毛尖”及“信阳红”茶叶生产商,息县、淮滨的粮食加工等龙头企业和加工、储藏、销售专业大户,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特色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增加品种 解决贷款难题
为全面支持辖区小微企业发展,信阳市农信社充分运用“架金桥工商企业”、“生态园特色农业”、“大手笔公司社团”等十大信贷品牌,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截至2012年底,新县农商行“架金桥工商企业”贷款余额4.32亿元,浉河农信联社“生态园特色农业”贷款余额5.46亿元,全市“大手笔公司社团”贷款余额22.83亿元。
信阳市农信社还以“金燕快贷通”贷款模式为平台,在全市农信系统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此项活动在平桥区胡店乡试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为全市创新农村信贷服务探出了新路。光山县农信联社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和农信社“难放款”问题,推出了“六方会谈”放贷模式,引入信用保荐人制度,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
全市各县级行社积极探索实行林权、茶权、船权抵押等,有效解决涉农大额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2012年,浉河联社以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注册的“龙潭及图形商标专用权”为质押方式向其发放贷款7000万元,有效解决其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公开透明 做到阳光办贷
信阳市农信社全面推行“阳光办贷”制度,在各营业网点公开办贷流程、贷款条件、客户经理、利率及贷款手续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专人服务,将小微企业作为核心客户进行维护,逐级落实专人对辖内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行业特点、区域布局等情况进行再调查,逐户建立信贷档案,合理确定授信额度;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缩短决策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提高办贷效率。
同时,该市农信社还提倡专职服务。服务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要求农信社抽调营销拓展能力强、业务技能精、文化程度高的人员成立“小微客户经理团队”,专门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开展“一对多”营销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营销实战技巧及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近而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高效性,各县级行社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中心,专职辖区内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在问责服务上,实行差异化的考核激励和问责免责机制,突出对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在认真实施尽职调查、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问责和免责。转变信贷人员“恐贷”、“惧贷”、“惜贷”的思想观念,发动全员参与到小微企业贷款的营销活动中来。
转变方式 创新信贷服务
信阳市农信社不断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找准创新突破口,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举措。通过创新科技手段,以科技电子网络建设为契机,把科技应用作为农信社加快发展的生产力,结合客户市场的分类细化,积极整合通存通兑、对公业务、大小额支付系统,使企业客户在存款、贷款、结算上享用农信社的“一篮子、一站式”服务。
为更好地为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该市农信社在创新信息管理方面加强建立小微企业客户经济档案,便于有针对性地营销重点客户。他们还积极更新营销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营销,实现了金融服务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有机结合。
同时,信阳市农信社创新合作机制,通过参加政银企座谈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形式,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主动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做到慎贷而不惜贷,努力通过信贷资本的供需行为实现双方共赢。对于签约企业,逐户建立信用档案,主动为企业提供金融形势、贷款程序、人员培训、财务辅导、支付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市场预测,积极参与企业重点项目论证,与企业协调合作,互利共赢。
2012年,信阳市农信社企业本着“诚信、共赢”的原则,更积极、更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共参与银企对接会6次,涉及企业108个,贷款企业51个,金额71039万元。
同时,获得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遵守与农信社签订的协议承诺,不断提高企业在农信社的信用等级,克服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的现象,获得了农信社更大的授信投入和长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