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无意间的美

□ 本报美术编辑 曲晨

  真正的艺术灵感并不是信手拈来的空想,而是利用独特的方式去发现、学习和积累,在无意间却是有意识地迸发出来的创作思维。

  在普通人的眼里,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的思维,和其他职业的人总是不太一样。他们那些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的灵感总是能创作出一件件富有创造力和美感的艺术作品。他们,永远和“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只有从事艺术工作多年的人,才会明白,真正的艺术灵感并不是信手拈来的空想,而是利用独特的方式去发现、学习和积累,在无意间却是有意识地迸发出来的创作思维,这样创作出来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我从事艺术设计这个行业虽已多年,但这些年里无论是在学校听老师授课也好,还是利用课余时间独自钻研也罢,对于设计美的发掘和创新,自己的方法总是局限于对于身边仅有成形的设计素材的搭拼利用。要想完成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往往会照搬一些固有的美学模式,这样出来的作品往往比较完整,却又表现得创意不足。这样创作出来的美,就会显得生硬与刻意了。

  在一件艺术作品里面,究竟缺少了什么,才让它的美显得如此单薄和无力?

  周末去人民大学听了一节《发现与创造》的课,让我若有所思,受益匪浅。

  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小杯墨水溶入入另一杯清水,然后看着它慢慢地沉淀,最后平静下来——再普通不过的实验了。

  正当我们还在揣摩老师的用意之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他在这个过程中用相机拍摄下来一组连拍照片:墨汁初入清水的那一刻,它的形状犹如万马奔腾,豪放大气;片刻之后,原先的豪迈转而变得谦和温婉,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曼妙生姿。最后,原先浓烈的形状最终四散开来,宛如漫天飞舞的烟花,渐渐地消失,渐渐地平淡。这就是流动的物体在静态的那一刻迸发出来的张力与想象空间,如果没有相机的留影,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墨溶于水的过程罢了。

  看完照片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这才是来源于生活中无处不在地美,只是,我们从未留心与发现罢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然而我们没有做到的,就是去发现它的美。我们往往只是快速地用眼睛浏览了整个过程,却忽略了它在瞬间绽放的美,因为这种美,对我们来说是无意中产生的,正因为无意,我们与美失之交臂。

  设计美学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它永远没有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对于设计作品的创造,很多的创意来源往往出自于无意中的发现。正是因为这种无意,我们才会拥有更广阔的思域,抛掉条条框框的设计理念,去不断发现身边一些最普通却能无意中带给我们诸多灵感的东西,这样的方法才能使得我们的作品更具人性化和创造力。正是因为这种无意,才会使一件作品变得意外地完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