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舍得茶艺馆坐落在北京市西三环紫竹桥的东北角,相邻人济山庄的西门,是一家装饰得古色古香的茶馆,茶馆分为上下两层,面积400多平方米。
舍得茶艺馆白墙灰瓦,黑色带窗格的大门朴素典雅,门上是突出的飞檐,上面有巨大的门匾,匾额是通体红色,上书4个金色大字“舍得茶馆”。飞檐下还有一副金字红底的门联,上联“舍去浮华过眼云”,下联“得拾平淡菩提心”,横批“有舍有得”。红色、金字、白墙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让路人过目不忘。
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江南的小桥流水,木制的小拱桥,木制的栏杆,右边有一座能转动的水车,水车边精心装饰了绿色的植物墙。小桥的左侧是低矮青砖墙,上面垒放而各种书籍,穿过小桥,迎面展示的是两个木制的大柜,里面存放了各种紫砂壶。
进入大厅,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是很多带着绿叶的枝条,这些枝条布满了大厅吊顶,给人仿佛走入了河边柳树林的感觉。北京舍得茶艺馆创始人刘晓丽告诉记者,当初这个创意是让客人实现体验世外桃源的梦想。大厅中的茶室设计展现的是北方古朴平淡的砖瓦房檐,连柱子都是老木头。大厅靠窗的一侧有一张木桌,进来的客人可以随意坐下喝茶,桌边放了很多书籍。木桌边的窗格十分漂亮,上面摆放着主人喜欢的茶具,另一面墙边的展示柜里有茶馆的精品普洱茶。大厅中有梅轩、听雨轩等多个茶室。大厅的一侧墙下,设计了灵动的水沟,里面有很多鱼儿。茶馆的吧台设在大厅的最里侧,正对着楼梯过道。过道正中墙上挂着一幅书有“有舍有得”的书法作品。二层有四五间茶室,都为中式风格,十分安静。
在茶馆中,最能体现精神生活的是一尊佛像,其体现茶馆深深的禅意。刘晓丽告诉记者,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百年的人生,也不过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刘晓丽以前是做市场销售的,这份工作令其感到非常乏累。在一次生病期间,与好友妙辉居士相约喝茶聊天,妙辉的一句出自《了凡四训》的话“佛家讲舍与得,有舍有得,先舍后得”让她记忆颇深,难以忘却。于是2003年,她辞职后决定用“舍得”两个字做名字,开一间属于自己的茶馆。后来到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当时工商的一位工作人员给刘晓丽发执照时还说:“你这茶馆的名字取得真好,‘舍得’就是一个人生的大智慧。”但那时的她对“舍得”二字,只是有一点的感悟。现在10年过去了,每当回头品味“舍得”时,这两个字的含义就和茶一样,味趣无穷。
2003年8月,舍得茶艺馆在大慧寺附近开张,面积有80多平方米,当时创业比较顺利,现在这个老茶店还在。2007年9月,刘晓丽在紫竹院附近重新选址,新开了一家舍得茶艺馆。现在这里已成为舍得茶艺馆的总店。
刘晓丽说,茶馆的经营有很多挫折。舍得茶馆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着亏损了3年。她为了茶馆把房子也卖掉了,当时家人都很有意见。但刘晓丽认为人一定要有理想,要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住。“开茶馆是对自己人生的修行,2008年我皈依了佛门。”刘晓丽说,2008年到2013年,是舍得茶艺馆成长的5年。这5年中,舍得茶艺馆结缘了很多高僧大德,她本人也变得不浮躁了,可以说是找到了让自己净心的地方。“舍去浮华过眼云,得拾平淡菩提心。这是我经营茶馆的感悟。”
经营茶馆,让刘晓丽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茶,其中包括遇见了特别喜欢的品牌——“云南瑧味号”原生普洱茶。刘晓丽说:“‘云南瑧味号’原生普洱茶的创始人邱明忠是秉着对茶的尊敬来做茶的,他经商有个原则‘喝得懂我的茶,才会卖给你,喝不懂我茶的人,不做生意’。邱明忠的茶与其他人的不一样,工艺是纯手工,每个环节都很细心,包装用的茶纸是手工绵纸,包装采用24折,代表一年24个节气。现在这款原生普洱茶整桶7饼卖3500元,市场销路特别好。”刘晓丽认结识的另一位做茶朋友也是个性情中人,他某天突然想做茶,于是当天便辞了一家企业的高管工作,跑去了云南。刘晓丽说,这位朋友是一个很有生活品位的人,对茶要求特别高。他现在做了一款名为“苗弘”品牌的熟茶。他说要做一款适合办公室喝的茶,茶分为白领、大区经理和总裁三个级别,每款普洱熟茶中有一只小翡翠,很有意思。现在舍得茶艺馆也是“苗弘”的独家代理。
“此外,我馆还有舍得茶友会,并且有自己的品牌——‘有舍有得’茶,品种有白茶、红茶、普洱、散茶。”刘晓丽说,今年力推以入会的形式招募天下茶友,会费一年300元,茶馆对所有的会友一年中来店喝茶免费。300元的费用喝一年茶,可见做茶友会的目的不是赚钱,更多的是为了让人了解茶与文化。现在许多青年人都不重视中国本土的文化,为了弘扬茶文化刘晓丽也想尽一点自己的力量。今年茶馆会要开讲堂,专讲中国茶文化。刘晓丽未来的梦想是再开一家品茶体验馆,以更专业的形式传播茶文化。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点评:
远观舍得茶馆,红底金字的牌匾与对联,在灰瓦白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舍去浮华过眼云,得拾平淡菩提心”一语道出了这世间难得的平淡与不争,瞬间抚平来客那浮躁的心绪。
推开大门,便被这返璞归真的气息深深吸引。小桥流水、满目的绿植、转动的水轮,小馆内的一切,无一不使人感到亲切与自然。比起茶馆,这方天地更像是一座古朴平淡的北方小院,低矮的屋檐下,悬挂着爷爷那心爱的鸟笼,把我们带回了那提笼架鸟的安逸时光。茶馆内无论家具、装饰,都最大限度地将自然元素运用其中,茶桌、展架、窗棱、屏风,原木色配上垂吊天花的柳枝、延展其旁的绿叶,这份天然去雕饰的清淡,当真让人流连忘返。木桌旁放置了许多书籍,茶客可在品茗之余,随意翻看。
茶馆一层按主题划分出几间较小的茶室,有以梅花为主题的梅轩,以镂空屏风为隔断的听雨轩等。沿楼梯步入二层,走廊正中悬挂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二层为四五间较大的茶室,均以中式风格为主,却各有特色,茶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一间,约上三两好友,品茗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