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有两家菜店,东边一个,北边一个,门脸都不大,离我家都不足百米。
时间久了,我逐渐看出了些门道:东边那个店里拾掇得干干净净,各种蔬菜的摆放井然有序,个个光鲜亮丽、纤尘不染,比超市里的还好看;北边那个店里地上、架子上、框子里蔬菜不经意地堆放着,各种菜也是灰头土脸、泥了巴唧,活像个路边菜摊。但奇怪的是,北边店里的顾客就是比东边的多。特别是一到下班时间,北边小店里总是挤满了人,结账还得排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小区居民总是习惯性地走进北边的店里。
按理说东边店里的菜干净卫生,给人感觉上档次,应该买的人多才对呀。
我选择去北边店里,是因为感觉那里的菜更绿色、更便宜、更“纯自然”;是因为店里的两口子为人和善,一口一个“小妹”地叫着,给人一种亲近感;是因为每次卖菜时他们总是把零头抹掉,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贪这几毛钱的便宜……
那么,同是服务行业,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适应金融服务需求升级和同业竞争的需要,通过网点装修改造、统一着装、统一形象标识、规范服务导入等方式大大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客户认可度,特别是随着银行化改革的深入,农商银行陆续组建,某些城区网点的外观也富丽堂皇、敞亮气派,并不亚于其他商业银行。可是在追求外在的“面子”工程的同时,我们的服务“里子”是否也做足了功课?
金融服务在形式,更在用心。不是统一着装、双手接单、说声“您好”就是文明服务了,服务体现在“用心”上。
网点装修不在豪华,重在实用。根据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审美观点,打造舒适温馨的营业氛围,毕竟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社会民众、城乡大众,在视觉形象上不能让他们产生隔阂感、距离感,而要产生认同感、亲近感。
农村信用社只有坚持立足“三农”的市场定位,才能扬长补短、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要主动跟进城区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营业网点、自助渠道、电子渠道“三位一体”的“多种类、广覆盖、全天候”的自助服务渠道体系,为城乡大众提供简单实用、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对金融行业来说,内外兼修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