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育种繁育基地的成果展示大棚内,“中寿11-3”、“中寿180”番茄新品种已挂果。工作人员介绍,由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和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中寿11-3’、‘中寿180’番茄,‘中寿12号’辣椒新品种的选育”项目已成功通过相关部门鉴定。这3个自主研发的蔬菜新品种,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进口品种水平,但种子价格远低于同类型进口种子。
打造自主蔬菜种业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营业务涵盖蔬菜种苗繁育推广、蔬菜种植、精深加工等多个蔬菜产业领域,该集团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蔬菜全产业链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山东寿光集团一直致力于蔬菜产业的研发,被誉为“蔬菜生产联合国”、“中国一号菜园子”,但蔬菜种子研发却一直是软肋。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副董事长丁俊洋介绍说:“目前,寿光有上千个蔬菜品种,其中70%是‘洋种子’。”
根据种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种业集团与其他相关种业机构开展了广泛的蔬菜种业合作。一是积极开展了国际间的合作研发,与荷兰AXIA种子公司控股组建了蔬菜种子研究所,收购了荷兰贝尔亨蔬菜育种农场,快速融合了国际一流研发资源和设施。二是有效整合了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大寿光研究院、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等人才资源和种质资源。三是聘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农科院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分别担任育种研发课题组带头人。
丰富种源开发新品
“从技术角度来说,品种选育需要大量的蔬菜种质资源样本,对于我们来说,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搜集这些优良蔬菜品种花费时间比较长,而且投资较大。公司与荷兰一流育种研发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截至目前,已引入荷兰500余份育种材料及育种新技术。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他们的优良资源样本以及他们的育种技术,实现了优势互补。”正在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种业研发中心工作的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董甜博士说。
除了“中寿11-3”、“中寿180”番茄,“中寿12号”辣椒等新品种外,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目前拥有自主产权或商业化开发权的蔬菜新品种还有金星西瓜、天正粉秀番茄、天正萝卜10号、天正秋白白菜2号、鲁蔬长茄1号,寿研系列甜瓜、丝瓜、密刺黄瓜、西瓜、西葫芦等品种,这些蔬菜新品种均可代替同类型进口品种在市场上推广。此外,辣椒、甜瓜、丝瓜等6个蔬菜品种获得品种鉴定,同时还有6个蔬菜品种提交了品种审定申请,4个蔬菜品种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受理,有8—10个品种将组织省级鉴定。目前,种业集团种质资源已经达到了2000余份,杂交组合1500多份,其中荷兰引进415个材料中有380个达到F5代,今年进入大规模的组合配制阶段,通过组合筛选,近期有望获得一批番茄、甜瓜等国产新品种。
打造高精尖科研团队
高层次人才是开展蔬菜种业研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人才建设方面,种业集团将为每个种业研发实验室、每个课题组引进1—2名相关专业博士、博士后,配备2—3名科研助理,同时为每个课题组聘请1位有育种经验的老专家。逐步形成由二三十名博士、博士后,六七十名硕士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稳定的高水平的育种研发队伍。
在研发投入方面,未来3—5年,种业集团将连续在蔬菜种子研发上实施“12345678”战略,即:合作研究投入1亿元,基地建设投入2亿元,育种研发投入3亿元,种质资源收集投入4000多万元,仪器设备投入5000多万元,人才引进投入600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000万元,资金投入总量达8亿元以上。
同时,种业集团还设立了董事长科研奖励基金及科技创新奖。对种质资源库建设投入200万—500万元;4个实验室(种子检验生理生化实验室、分子与细胞工程实验室、转基因与组培实验室、生物信息与统计分析实验室)投资仪器设备2500万—3000万元人民币;6个课题组(茄果组、瓜类组、根茎组、豆类组、叶菜组、白菜组)每年每组保证研发经费500万元人民币,连续10年叠加投入;外聘院士每人每年发放12万元工作津贴;外聘专家每人每年发放6万元指导津贴;外聘育种指导教师每人每年发放3.6万元科研津贴。
(于洪光 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