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唐山中再生:打造现代化的再生资源产业园

□ 马郡宵

  长期以来,河北唐山玉田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由于存在无统一组织、无证经营、无行规约束等问题,一直处于无序经营状态,从事“小塑料”行业的有1万多人,“散、脏、乱”现象突出,对耕地面积、村容村貌、水资源环境卫生、居民生活等产生较大影响。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唐山中再生公司将业务领域扩大为废旧钢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塑料、废含汞荧光灯管回收处理等项目,并将大量分散经营户整合起来,在示范基地内形成了收购、仓储、配送、加工及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在基地内进行。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和规范经营,有效解决行业管理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到2015年,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将形成回收处理可利用再生资源180万吨的产能,拆解报废汽车1.5万辆,回收加工废机电设备12万吨、废纸10万吨。科技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解决1.5万人就业,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再生资源集散地和再生制品生产基地。

  设施先进 加工专业

  唐山中再生公司出资1500多万元引进了德国原装废冰箱处理线及配套的环保设施,并由德国ERDWICH公司派专家对唐山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除传授该设备的使用方法外,还讲解了德国的垃圾废旧回收分类、社区基层废旧回收模式、德国回收企业的市场竞争及“政府干预”等相应内容。此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启动声音较小,生产能力强,生产线全程是由拆解厂内部中控室控制,触摸屏全程监控,1-2分钟即可将冰箱破碎成金属、塑料、聚氨酯泡沫的混合物,经过振动分选和磁分选等过程将金属与非金属分离,通过除尘、空气净化、降噪系统,可成功解决粉尘、异味、噪音等问题,并且可以将残余氟利昂回收,净化大气。这种先进的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又解决了以往难以克服的环境问题,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PVD线路板仪器可以将废线路板、覆铜板、线路板边角料等物料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分离,在风力振动分选工序后加装布袋除尘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运用蓝玻璃板的活性炭吸附作用,把异味都除去,净化大气,是一种新颖的再生资源加工方式,整个拆解处理车间甚至可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规划周密 设计精湛

  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项目初步采用“生产承包”的模式,将当地生产经营户加以整合,将污染环节放到园区,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统一处理,将污染降到最低;废家电业务部充分利用唐山市供销合作社的回收网络基础,努力开拓新的回收渠道,在北京、天津周边建立回收网络体系,并积极开发承德、秦皇岛的家电回收企业;废钢事业部以废钢分拣加工配送中心为实体,未来将整合小微企业,搭建起来一个废钢电子交易平台,两者互补融合,联动发展,一个集废钢加工、仓储、配送、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专业化大型再生资源加工配送物流中心在不久的将来将发挥出它强大的产能、市场作用及整合、示范、带动效应。

  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可以形成一套各个方向的再生资源加工体系,并且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既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又可以在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多元经营 外向发展

  唐山中再生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较为现代化的资源整合性经营模式。公司在京、津、冀建立回收网络体系,并辅以整合微小企业纳为己用,既节约成本,又加速时效;在技术引进上强调实用性和先进性,既节省空间,又实现废旧物资的集中无害化回收、处理和利用,致力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行业的新发展。

  公司在经营范围上力争国际化。公司充分利用周边的港口资源优势,深度对接国际钢铁物资大循环,研究主要废旧金属输出国的相关产业发展动态。在废旧塑料项目中,拥有自主进口权,从国外直接进口再生废塑料,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园区下一阶段将与国内外废旧塑料回收商进行合作。

  从以往的单一化、点对点的经营模式,改进到如今的多元化经营理念,这也是唐山中再生公司的一大制胜法宝。以废钢交易为例,传统的废钢交易存在交易价格信息不对称、业务模式单一和缺乏避险性工具等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唐山中再生废钢交易已采用废钢电子交易平台——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将废钢交易的上下游客户、银行、物流、仓储等集约在同一个平台交易,可成功解决废钢传统现货交易中的种种问题。同时将原始的点对点发展为现在的多点结合、成为一种辐射性的网状交易结构,扩展了业务规模,更能有效的规避风险。

  从一开始的小作坊到如今的与国际接轨的大型企业,唐山中再生的发展受益于资源的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技术的引进等各个方面,但更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后,技术含量怎么样,真正核心技术掌握没有,如何将电子线路板上的黄金提练出来,如何拆解液晶电子产品中的稀有金属,如何学习到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发展,这中间还需要一代代中再生人继续去努力。   

  (作者单位:中再资源再生开发有限公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