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城镇化不是强迫农民‘下山上楼’,电子商务可以让农民就地城镇化,有活干,有钱挣。”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振濂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关注来自农民的原生需求,信息化、电子商务是一个重要抓手,让农民跟世界连接起来、富起来。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7.6%。2012年,阿里巴巴各大平台农产品交易额将近200亿元。陈振濂建议,加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广泛在农村开展互联网使用的基础培训,让农民手里有工具,拓展农村的发展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林燚说,许多年轻人仍然想闯世界,但电子商务可以让他们在家门口当老板,改善农村“空心化”。林燚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年轻人投身电子商务回乡创业,一方面能解决就业,另一方面能改变农村面貌,增强农村活力。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一是降低了农民的销售成本,二是通过网络容易找到有效的购买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说,“全国80%的土豆产自甘肃定西,传统的方式是去甘肃农产品批发市场买,但现在通过网络就能卖向全国,效果很直接!”徐晓兰建议,加大力度为农村电商营造软环境和硬条件。电子商务行业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应避免多部门交叉管理,建议政府多从服务的角度出台政策,加强电商法律法规建设,从惠农、支农的角度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
(张遥 岳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