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围绕这一重要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银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王银香认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她说,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经迫在眉睫。但目前我国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机制上仍存在着滞后问题。王银香说:“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但专门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明确性法规还没有出台,不能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无法可依。这也是因为政府各个部门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对此,王银香在呼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更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优化调控机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法律体系作保障,要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借鉴国外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特有的法律体系结构和环境立法传统,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农业生产者的各自职责及其违法后的法律责任,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由于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很多,必须强调政府的扶持作用。同时要制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法可依。
二是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生产出更多生态产品,又能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
三是强力推进农业职业化教育,培育新型农业从业者。国家应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包括职业道德、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在内的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大财政扶持。另外,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参与实施农业从业者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充分发挥企业的实践优势。
四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国家及地方政府进一步推进村级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鼓励更多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基层管理者并制定科学规范的农村干部考核及晋升机制,营造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