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八成洋奶粉混淆视听

□ 何天骄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击倒了三鹿,也重创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的信任,并转而购买外资品牌奶粉。

  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一些中国人在海外注册商标,并委托国外代工厂负责生产,达到混淆视听的结果,而产品则专门销往国内。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这部分品牌在海外没有市场以及知名度,只是国内一部分人到海外注册一家公司,搞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利用当地一些奶粉生产厂家代工生产,再转销国内,国内目前近一百个进口奶粉品牌,保守估计有六七十家以上都是这种操作模式。

  一位奶粉行业从业十年以上的业内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诸如合生元、施恩、澳优、纽瑞滋等奶粉品牌均曾被曝扮演洋品牌身份。

  目前欧美知名奶粉品牌不足100个,其中只有20~30家进入中国。而国内却有近百家洋品牌。为了避免被消费者识破扮演出来的洋品牌身份,一些品牌还在想尽办法“洗白”,如澳优乳业,通过控股欧洲一些奶粉品牌,达到“洗白”的目的。

  根据公开资料,合生元去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澳优销售额也接近5亿元。而施恩在被曝出涉嫌扮演洋品牌身份之后,销售额从十多亿元迅速下滑,但目前依然有七八亿元的销售额,足见洋品牌奶粉的魅力之大。

  这些奶粉每罐代工价格往往只有70~90元,而国内销售价格高达300元以上,这么高的价格在全球都很少见。

  由于上述洋品牌大都是原先国内一些乳业人操作,这部分业内人士利用对中国法律法规的了解、销售渠道的掌握,甚至在海关也有部分人脉,三四个月就能搞出一个洋品牌,而真正做一个好的奶粉品牌起码两三年时间。知情人士透露,诸如澳优奶粉创始人就是原南山奶粉的营销负责人。

  据了解,目前,国内上述洋品牌几乎九成出自三家代工厂,新西兰善腾集团,有二十多个上述洋品牌由其代工生产,瑞士赫尔达夫、澳大利亚塔图拉也各有十多家上述洋品牌奶粉品牌找其代工。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仍有上百个“假洋品牌”正在注册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