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寒流下的社区超市突围


  在零售业不景气之时,笔者到一家珠三角的2500平方米的百货商场进行管理工作。

  而这家店拥有了笔者认为的所有零售商场存在的通病它都有。

  内部环境差,装饰陈旧,招牌标识破旧不堪,货架老化,灯光暗淡,通道大小不一甚至还有歪曲货架,设备多有故障,区域划分存在多处死角,商品结构不平衡,坏品和待退货的商品堆满仓。陈列也是乱七八糟,各个通道间甚至还有顾客扔的塑料袋和掉落的标价签没有清理。

  员工方面,卖场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职业心态,混日子磨洋工,内盗吃用商品成风,代打出勤卡现象和卖场戏嬉频繁发生,基层管理人上班玩消失,与店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店长如救火队长一样到处扑腾,员工上班则收银员甚至还会挽袖与顾客吵架,人人都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与内部的一无是处相比,外部环境则让人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里是居住密集区,农贸市场早市带来的客流相当大,各流动摊贩也聚集这里,人气很旺。

  忧的是超市周围有300米之内有全国较有名气的天虹、华润万家,还有本地一家大卖场,社区里的街巷更是小超市、便利店、水果店、菜档肉铺遍地开花。时值工厂少单减员减薪、消费人口及消费力剧减的情况下,零售经营在这里的竞争顿时遍布硝烟。

  就凭这以上两点很多人不敢接手管理这家卖场。

  困当思变,笔者与同事经过一个多月的内摸外查泡市场、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了以下几部分的整改计划。

  

  改变经营定位

  市调并了解你所在区域的消费习惯和群体阶层。

  这里是珠三角典型的活旺商圈,同一商圈从事零售的生意多如牛毛,大到国内知名的上市公司大卖场,小到赤膊上阵的菜摊、小门脸,无序的竞争搞得大家疲备不堪,DM海报满天飞,贩卖喇叭和音响响彻云霄。

  经过一阵子的观察和调查,笔者发现几家大卖场的经营定位高于我们的店,虽然是在五百米外,但与我们门店这边阻有繁忙的车道;而隔条街的购物广场和附近的农贸市场才是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因为我们同一座落在社区里,直接分流同一群客源,其余的都被我们归入潜在竞争对手。

  因此我们的定位由中小百货商场转变为社区便利超市,以“新鲜、低价、便利”为经营方针,突出生鲜食品为主,加大经营食品及日常消费品的比重。

  除了在商品上及其他方面做出的调整外,服务上多做出人性化的举措。针对社区特点,开始提供免费送货上门,特别是老人、孕妇、带婴人员及有需要的顾客;另设专人看守车辆,对老人、孕妇、带婴人员及行动不便人员提供陪同上下电梯或选购服务;所有生鲜商品购买后90分钟内如有异议一律退换,不影响再次销售或品质问题的商品无条件退换。

  在笔者看来,做零售不要认为是在与哪个对手火拼,你要做的一切只与顾客的满意度有关,顾客不满意不选择你,那大家就闭店回家睡觉了。

 

  硬件的改造

  零售业永恒不变的真理是:变通。对于招牌门店、灯光照明、货架设备、标识导识、通道布局等,甚至包括服务台和收银台的位置,凡是能不花钱或花少钱就可以突出“新鲜、低价、便利”主题的都要去做,并做好书面的预算和工程时间的控制,注重过程跟进和成果验收。结果改造基本如计划预想的完成了。

  还要进行商品和空间资源的整合。任何一家商场超市的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只能拥有有限的商品,而有限的商品就一定要聚集精华的商品。笔者以为对于自己门店来说精华的商品就是能满足顾客需求、高周转、卖得快的商品。

  同时,在货架调整上,要不拘泥于理论和形式,以“相互关联便利选购、防止商品流失、消除死角、拓宽导购动线、活跃商品陈列、流畅整体环境”为指导方针。

  例如把生鲜果蔬提到入口,而奶粉和洗发水这两种能体现陈列美和价值档次、偷盗高发的品类(因社区超市店小基本上是没有厂家促销员的),进行了“S”型的陈列,并用食品和用品货架衔接调整。另外,米面粮油有序地布局在死角区开展丰满的陈列,这样卖场布局就活了,天天人头攒动。

  

  软件的改造

  旧店整改最终成功与否更在于软件方面的改造,它不仅是人技能的提升问题,更是良好的心态、职业操守、执行力、工作思路与方法等的重塑问题。

  首先,要让管理层知道,今天的学习和经历是他们的好机会,因为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那是属于个人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为了将来能走得更远而准备的。这样就提升了他们的信心,重塑朝气逢勃的班子。要记住他们是你的管理班底,他们当中很多人不想进步,你就很可能功败垂成。

  其次,不要向一线员工发书本似的厚厚流程手册,一切从实际出发简单明了。

  简单往往是最行之有效的。培训卖场的实操时,告诉所有人员:一、违反操作流程就是错误;二、如果操作流程是错的,请参考第一条。

  例如理货员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拉架作业工作。拉架作业不是一般的排面整理,而是要把商品放入车子、抹净货架、抹净商品重新上货陈列。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查看商品有否近期或过期或外包装破损或变质等,有则另放后再处理、上完货后再核对标价签、核对商品是否有库存加货或记下要写商品订货单。

  这就是简单明了,要求人人都抄写并在卖场进行现场培训并实践。之后再教员工写工作计划,确定每天的工作内容。一周排完后,张贴在部门栏,笔者规定管理层按照工作内容表进行检查就行了,同时坚持做到奖勤罚懒,管理氛围就很快上了轨道。

  

  奖惩明确到位

  此外,还应该自审内部的奖惩和福利激励机制了。

  努力工作之后的表扬或一点物质奖励,就能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尊严,这样才能“干”字当头,拼劲十足,这时说“有大家才有小家”才容易被理解。

  管理如育花,一手提壶施肥培育好苗子,一手果断剪除杂草。公布店纪,然后向全员说明如下的道理。店纪如火碳,谁的手脚伸长了烫到,伤的就是谁!

  现代的卖场员工很多都是90后的年轻人,这一代人很多人没有吃过苦流过汗,厌学退学过早恋爱是他们,流汗和饿肚子的时候也快乐地玩电脑游戏的也是他们。他们的特点是看不起理货员的工资低、又不想进工厂的干活,又没文化做好的工作,于是进了商场混日子。

  对员工经培训和惩处效尤后,对不胜任工作的人必须严格淘汰,包括管理人员在内。你的工作是做创造门店的利润,别让这样的事情太多来干扰你,当然铲除蚕食利润老鼠也是义不容辞。

  交叉授权,以销售为中心,高效工作。比如笔者告诉一线员工,主管在巡店时有关缺货和滞销的商品、顾客需求、设备故障等工作问题都可以随时反映。

  这样加强同一线人员的工作沟通又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刺激管理层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对于一线员工,不要只是你自己走路很快,要用你的踏实脚步带他们一起走得快,因为他们已经走得很慢很慢了,大家进步快企业才会进步的快。

  

  促销活动热场

  整改之后的超市旧貌换新颜,这必要进行相关一连串的促销活动了以迎接它的重生。

  零售业是一个不能寂寞的行业,它需要热闹的人气,有了人气才有财气来。你要时不时地策划出顾客高兴参与扎堆的事请来,否则你就不能胜任店长的工作,而门店气氛搞起来则是全员参与的工作。例如,笔者门店的防损员都知道,若是晚上店头放映的投影不好看是要被问责的。

  营销三板斧“送礼、赠券、打折” 仿佛已经失去了光环,但是门店小,大礼品拿不出来,小礼品顾客又看不上,最简单也是最实惠的就是低价杀市了。

  现在的低价杀市已不是降几个点的问题了,不是平本促销,更不是一两个单品负毛利。

  笔者门店就进行了2.7元/支进货价的某知名啤酒2元/支超低、全场水菜5折、全部品种的大米三个月平价特卖、某知名品牌洗发水全系列进价特卖三个月等“炮火覆盖”轮流上阵;再有大白菜3毛8、冬瓜2毛的限购这样的“纵深打击”纷纷上场;还有卖场每天进行“爱的呼唤”——用喇叭贩卖特价商品,使整个卖场变得热闹非常。

  其实,一个企业求生的本能是非常强烈的,危机下的商场竞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无论如何,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反向其行,经济下行是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更要大胆做合理的营销投入,快速地谋求突围,否则只能坐于待毙。

  低价促销是一把双刃剑,伤了别人也可能伤了自己,而高兴的是旁观者。

  DM满天飞舞都认不清是哪家店的,顾客也会冲进很多,客流量也会很大,但是客单价却是少得可怜。可到走到这里笔者已经不再害怕,当我们能服务越来越多的人的时候,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业绩就会上来了,就怕我们连要服务的人都没有。此时提升客单额的工作就是商品品类的组合与调整了。

  

  人员不再紧张

  零售业里我们不得不面对同一项难题:人员紧张,招工难。中小超市历经万苦招到人,因福利和待遇等各方面的不完善,想留人也难。

  为了应付人手不足的问题,对于入职两个月以上的员工,除了指定其负责的工作区域外,基本上已经不再定岗了,一上班用两三小完成工作计划的内容后,就得去协助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当然定薪时也有点复杂。

  保洁员可以是理菜员、收货员会计量、电工要分割猪肉、财务要收银、存包台和烟酒柜也可以不固定人员了,而轮流去顶岗的人是有交接本记事的,不论是谁出错谁负责,其实无损害企业重大利益时发发警告就行了,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犯错误,鼓励员工团队协助、快乐而充实地工作。

  现在,笔者卖场里多数人已基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数据显示,去年是卖场历年来用人最少的一年,也是人员流失最小的一年。虽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反过来也是一个好的实践过程。

  一年多过去了,隔街的那家购物广场已黯然关门撤离,周围的三家大买场依然生意红火,社区街巷里的摊贩们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还是那么的热闹,笔者所在的这家小百货商场现在是社区便利超市,光临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那些老太太来买菜还是喜欢用广东话称呼笔者为老板。

  笔者有时候在想,那家关了门的购物广场的店长,曾经同样使出浑身解数,一刻不敢懈怠的疲累样子,心中不免伤感。

  但是在危机之下的部分商场超市靠死撑来度过寒冬,撑过来是好事,可是能撑一年再一年么?其实也可以主动地突围,如笔者所在这家店就是。(付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