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的发放四万亿消费券、家电消费新政、恢复五一劳动黄金周等涉及各行业的提案、议案相比,今年零售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带来的议案、提案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电商。随着电商日益壮大,这个焦点也被放大——越来越频繁地提升至“两会规格”。
不过略显尴尬的是,许多提案和议案因种种原因,或许最终只能让代表和委员们“过过嘴瘾”。
“报复式”反击电商
今年两会上,公平性问题和平台性电商税费问题成了许多实体零售商代表剑指电商的两大着力点。
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事长王填在议案中提到,网络零售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廉,这种价格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资本推动,补贴到价格中;另一方面,是由于未对经营者征收增值税以及所得税,大多数网络零售企业销售的产品为无票经营,而无票与有票的价格相差在10%左右。
王填表示,电商价格比实体店便宜10%~15%左右是正常的。正是因为很多电商不用缴税,商品价格最高能比实体店低50%以上,这造成了电商与实体店间的不公平竞争。他建议国家尽快对电商缴税行为立法。
在王填看来,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相比,只是实现销售的模式和途径上的差异,网络零售本质是交易行为,因此对于网络零售税收政策上的宽松,客观上造成了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的不公平竞争,也与市场经济公平性原则相悖。
其实在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就建议政府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电子商务信用机制。
在今年的提案中,张近东仍然指出,电商繁荣的背后面临着影响持续发展的诸多挑战:一是我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大量的交易游离于现有法律监管之外。二是放眼电子商务行业,存在着非注册经营、非税销售,假冒产品充斥等现象,给行业带来不公平竞争,更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管理体系。
此外,在他今年的提案中,建议明确将协议控制定性为企业并购行为,将VIE(协议控制)纳入监管,引发了业内强烈关注。在张近东看来,电商企业依托境外资本筹备境外上市渐成趋势,而合作的形式绝大部分都是境外资本通过协议控制模式来参与国内电商业务。这种模式会导致电商行业出现“业务经营在国内、投资上市在境外”的现象,从而对行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安全产生重大隐患。
在张近东看来,电商行业销售增幅和销售规模是境外资本界定电商企业投资价值和估本价值的依据,故此他们只关注企业经营销售增长,而不关注行业经营盈利能力。
在此背景下,部分电商企业为吸引境外资本,一味地追求高增速、大规模,导致电商行业出现投资效率低、盈利能力差、恶性竞争等问题。由于单方面追求高销售额而发起的恶性竞争,不仅会使线上市场陷于无序状态,也会波及线下,甚至会使零售业陷入口水战、价格战的泥潭,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电商价格战
张近东的“将协议控制纳入监管”消息一出,即引发了电商界乃至互联网界的强烈反映。分析人士指出,张近东的提案中存在游说政府之嫌,攻击和限制阿里巴巴、京东等竞争对手。甚至有业内人士直指张近东 “掐互联网的脖子”,难成电商开放、创新、发展的主角。
此次两会期间,关于VIE的看法,业界也有所不一。据媒体报道,百度CEO李彦宏建议取消对于VIE模式的政策壁垒,并以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国内以VIE为模式的互联网公司为例,指出采用VIE结构在海外上市的,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获取融资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政府部门对电商的扶持力度并不小。工信部“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化发展,指出B2B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信息发布、商务代理、网络支付、融资担保、仓储物流和技术支持等服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
随着去年电商价格战的“骚乱”,价格主管部门也开始介入,一系列措施随后跟进。
据悉,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建设电商监管平台,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上马监管技术设施。国家在该领域的立法步伐也有所加快,《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的立法工作已全面启动。
有业内人士断言,不管从市场态势还是政策走向来看,价格战都不会是2013年电子商务的发展主流,网上今后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不会再有大的价格战出现了。
只是,紧随价格战之后的就是平台战。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成了电商发展的另一个强劲引擎,例如包括京东、苏宁等都在大力进行开放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商家入驻各自平台。
这一点,在苏宁发布云商战略之后已现端倪,这个拥有强大线下资源的重量级玩家改变玩法,对纯电商企业的心理冲击巨大。如果天猫和京东在拉拢线下资源与优质商家资源方面放松警惕,优势地位遭到动摇只是时间问题。
实体零售流血进电商
电商不断改变着传统商业版图,零售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淘宝2012年的交易额为10007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3万亿元,10007亿相当于其总量的5%。据悉,2012全社会电商交易总额超过50000亿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10000亿可以排列第5位,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而淘宝正在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阿里巴巴做出2020年10万亿元的战略目标。
不论对电商如何“口诛笔伐”,但仅仅看淘宝2012年的数据,实体零售商就早已坐不住了。只是迫于观念、主体不重视、形式主义、左右手互搏等多方面因素,实体零售企业对于线上零售的态度仍是半推半就,即便做得好的似乎也是流着血拼进电商行列。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百货业触网效果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更好地融合线上和线下的关系,是百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天猫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只要条件具备都可以在那里开店,但是传统百货行业做的网站比较封闭,主要是上传实体店的东西,这就导致品种比较少,因此,把电子商务做成开放的平台,让供应商在其上面开网店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还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做电子商务,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投再多钱也白搭。
惟一闯入前三甲的实体零售,仅剩苏宁易购一棵“独苗”。尴尬的是,这棵“独苗”反而让苏宁边流血,边“欲罢不能”。
2012年,苏宁电器实现营业收入983.78亿元,同比增长4.78%;净利润26.82亿元,同比下降44.37%。而2012年,苏宁线上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2.16亿元,同比增长157.9%。显然,实体经营下滑和电商冲击不无关系。
今年2月,苏宁电器改名苏宁云商,提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却备受质疑。
“电商与店商之间究竟什么关系,苏宁电器实际上并没有解释清楚。”一位持有苏宁电器的基金经理坦言,尽管苏宁在线上线下的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是由于公司的实体门店与线上业务存在冲突,“我们认为,苏宁的实体店未来的发展将继续受到来自线上的抑制,因此线下业务的同店销售额增长和毛利率将继续承压,而线上的盈利增长目前亦不够明朗。”
而淘宝在回应张近东向电商征税的提议时称:会用ERP软件,不一定具备互联网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