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节俭新风潮”,这一风潮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也处处体现。
早在两会召开前夕的记者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就告知今年的大会资料与各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不再提供纸质版,记者可以在政协、人大官网上进行查询。
据悉,这一项措施可节省会议支出200万元。“虽然有些不太方便,但这种环保、节约的方式值得推广。”一位记者同行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说道。
“节约”不只表现在日常化办公,更彰显在细节之处。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政协开幕式上,位于一楼大厅的与会人员休息处,有四盏大型水晶灯,总耗电量很大。为了省电,这四盏大灯只在全体人员入场时全部开启,其余时间都会关闭其中两盏,剩余两盏大灯也都将亮度调至最低,够用即可。
“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也被与会委员身体力行。
“我很赞同习总书记提出的‘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的要求。”政协委员第一次小组讨论会上,一位经济界别小组的委员发言时表示。
同样一幕也出现在了农业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最后5分钟了,还有哪位委员想发言,不要浪费了这宝贵时间。”该组的发起人在会议结束前如是说道。
“正反两面都可以写嘛。”会议期间,一位经济组的委员与旁边一位委员说道,示意其会议发的笔记纸可以双面书写。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也来到了会议餐桌上。
“今年的两会餐标普遍不高,多以家常菜为主。”会务组人员介绍道,“代表委员们都表示理解,也很支持这么做。”
往年,一些会场会给记者安排茶歇,今年也都取消掉了,喝水也需要自带水杯。“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为了支持环保以及出于自身卫生考虑,我们还是愿意自备水杯。”一位同行告诉我。
“节约先从小事做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落实到生活各处,只有全民“尚俭”,这种风尚才能久存,最终获益的也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