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代表委员支招: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抓源头

  郑孝和:要从“第一车间”抓起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认为: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而源头就是田间地头的“第一车间”。

  他认为,“农田就是‘第一车间’。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只有基层的乡镇干部或者农技人员在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导致了农产品化肥、农残超标等问题。采购过程中,千家万户的原材料混在一起,也容易导致检验成本甚至大于原材料收购价的现象。” 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有基地、品牌、市场三大块。基地就是打造自己的原材料基地,确保原料的有效监管和安全性。

  宋心仿: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说,“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是治本之策。”

  宋心仿建议,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逐渐减少化学制品的依赖和使用量,建立安全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生产模式;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产业步伐,形成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大农户科学知识培训。宋心仿表示,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应向基层转移,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抽查,对污染源进行严格控制。      

  徐旭东:保耕地还要防毒污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表示:“我们担心城市化加速带动土地需求,冲击一再被强调的‘18亿亩耕地红线’,现在还需要担心的是,情况依然不明的重金属污染对耕地带来的侵袭。”

  徐旭东说,一旦耕地遭遇严重重金属污染,很有可能无法继续用于农用。徐旭东呼吁国家制定强制法规,禁止一些有重金属污染可能的产业和企业进入粮食主产区,已进入粮食主产区的企业尽快搬离。他同时建议,取消用工业发展指标考核粮食主产区领导干部,而改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指标进行考核。

 

强监管

  陈啸宏:监管职能将整合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表示,我国食品安全从生产到餐桌的监管职能将整合,统一归由一个部门行使。

  陈啸宏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人大审议通过将与公众见面。其中,国家下决心将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整合,避免了之前多头监管,有的环节出现重复监管,有的环节则是空白等矛盾状况。

  严琦:重视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要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

  他建议,一是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检测,及时发布信息。二是强化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检测终端建设,建议对全国范围内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达标评定。三是落实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整合工商、农业、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力量。四是加大对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问责力度。

 

立法规

  潘复生:应在标准体系建立上下功夫

  全国政协委员潘复生认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标准落后、自相矛盾、标准重复、部门标准缺失、标准制定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很多国际标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

  潘复生建议,当前应该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上下功夫。有关部门尽快组成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起草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加强对现有各类标准的整合力度,对缺位的标准要进行补充。在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的地方加以改进,尽可能向国际方向发展,有利于国内产品在国内外有更大的市场。

  彭静:食品安全管理应深化法治理念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表示:“根治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离不开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法治理念还不够,包括食品安全解释“角色不清”,监管部门行使执法权时往往选择性地制定和解释食品法律法规,而相关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显得空洞,也缺乏执行力。

  彭静建议,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中,应深化法治理念。国家应尽快修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中含义模糊的表述,或者通过实施条例、细则、标准等予以明确、细化和澄清。

  徐金记:尽快制定进出口食品安全条例

  “现在市场上所谓产自日本的‘神户牛肉’,不是假冒的就是非法入境的,因为日本是疯牛病疫区,我国禁止从日本进口牛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说,搞好食品安全还要严把出入境这道关,建议尽快制定进出口食品安全条例。

  《食品安全法》中“食品进出口”一章对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了原则性规定。徐金记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展和细化,及时制定进出口食品安全条例,对违法行为重管重罚。其中包括,建立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评估制度、进口食品动植物疫情管理制度、进出口食品原辅料和添加剂管理制度、进出口食品召回、追溯和进口商备案制度以及“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等。

本报综合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