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速城镇化建设 委员表心声


  本报讯(记者 张番)去年召开的十八大明确地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针对城镇化的相关问题,委员们各抒己见。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铜川市副市长 任勇:

  目前,国家在探索城镇化的路径,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必须要有所区分,尤其中小城市不能都走大规模发展道路。城镇化首先强调的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目的是人进入城镇后能有幸福生活,而不是为了城镇化而进行建设。对政府来讲,城镇化能够节约土地,人的工作、生活效率更高,都便于集约的发展。但对农民来讲,到城市去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理解的“更好”不一样,农民在农村有自己的好处,生活成本很低,压力很小,生活的必需品消费较低,进城后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在提高效率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城镇化后的民生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一心:

  在人才就业问题上,农村农业所处社会大环境相对大中城市而言,缺少较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配套;缺乏资讯交流及开放的社交平台;缺失专业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外来务工”的角色难以摘除,从身份表述到心理暗示都存在极大的障碍。要想更好地引进和留住人才,应该结合暂住人口管理办法,逐步解决住房问题,为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和稳定解除后顾之忧。同时,结合农村农业需求建立外来实用型专业人才落户档案,增加职称评定的种类,提升对经验丰富、学历上欠缺的专业性人才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汉元:

  在城镇化过程中会逐步减少农民数量,要从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方面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在城镇化的趋势下,剩下的农民将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农场主,因此,应真正引导、培育一批从事农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使之成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粮食生产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使粮食的产量增加得到有效保证,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