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 陈晓华
中央一号文件的主线主要是创新农业的经营体制。我体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出发点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凡是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始终要明确一点,就是要推动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是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是为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制度的基础和组织的基础。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实行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整个农村制度的基础,也可以说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础。生产力发展、生产水平提高了,家庭承包经营还是要坚持,对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点,就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要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和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制。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要素的聚集的方向转变,来提高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落脚点,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我们衡量创新体制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和标准。所以,只要是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要是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都应该允许群众去创造、去大胆的试和大胆的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韩俊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这两个“新”是十八大对做好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推进这方面改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为农民服务为基本方向。现在我们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绝对不是要另起炉灶,绝对不是脱离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个基础去另搞一套。我们一定要铭记农户是土地承包的基础。我们不能限制,也不能强制农民承包土地。这个问题是关系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
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要抓什么呢?第一,要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第二,要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第三,要发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第四,要充分保障农村的土地财产权。如果这四点做好了,我们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一定会挖掘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一定会增强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活力。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我觉得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是加大多予的力度,多予的力度十八大报告明确地讲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要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是少取,减少农民的隐性负担或者灰色的负担以及非义务性的教育负担。放活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段应碧
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们国家农村发展新的情况做出的新的部署,也是我们国家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新的任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中,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的主要地位。这主要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性所决定的。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交集,第二,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必须坚持家庭经营。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机制、体制,从体制上考虑让农业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形成一种自然转移的机制。这样才是我们搞规模经营、搞农业现代化的前提。第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土地流转要形成一种能够有利于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集中的机制。第三,要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转换农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为培养规模化的新的经营服务主体创造条件。第四,就是农业的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这是新型经营体制创新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靠政府开展公益性的服务,二是靠农民发展专业合作,三是靠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总之,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这个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