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化改革 多元化多渠道保证农民增收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尹成杰

  当前农民收入我认为仍然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原因有:农业经营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还在拉大、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也在增强以及农民收入不稳定性也在增强。真正实现农民收入双倍增,让农民真正地富裕起来,关键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要解决两个动力问题,一个是农民增收的内部动力,一个是农民增收的外部动力。第一,要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大力提高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水平。这是增强农民增收内在动力的关键和基础。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这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决策。怎么样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经营体系的四化水平,这对农民增收来说至关重要。第二,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农民增收的外部机制,增强农民增收的外部动力。现在的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还应该向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再就是要尽快改革和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第三,抓紧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的保护补偿机制。第四,要抓紧改革和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我们还是要大力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领域和空间。中国的农业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现在要增加险种,扩大领域,增加农业保险的覆盖规模。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能够有力地为农民规避市场和灾害的风险,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日报社社长  唐园结

  刚刚过去的2012年,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超过中部地区,我们多年期盼的城乡和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初步显现。农民增收出现好形势。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尽管有了“九连快”,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农民收入的水平仍处于低阶段、低水平、低基础之上。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不确定因素还在增长,扩大农民增收依然是农村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为了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不中断,我们必须走多元化、多渠道增收之路。在千方百计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当前要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更好地挖掘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潜力,不断扩大农民经营性收入,努力形成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和长效机制。着力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还要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的政策,探索扩大农民收入的路径。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张红宇

  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要有一个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要实现农民的超常性增长。如果不实现农民的超常性增长,尽管我们实现了倍增,这个差距仍然是存在的。

  如何让农民富起来,我认为要有内生机制。这部分农民将来可能更多通过非农产业获得他们的收益。另外一部分农民应该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来增加他们的收入,甚至有小部分农民将来是通过补贴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此外,农民要富起来,就要顺应外部形势的变化。所谓的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第一要顺应高价农业的发展;第二要顺应低成本工业化已经结束的环境,这就意味着工农之间的交换关系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三调整农民收入分配格局。

  要让农民富起来,政府要有所作为。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政府的考核,一定要把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民收入作为最大的问题来统盘考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