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六大基本茶类之黑茶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属全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

  本次我们选取了茯砖、六堡和普洱熟茶作为黑茶的代表进行对比品评,便于大家对黑茶类有个大致的了解。

  一、茯砖品评

  湖南黑毛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5道工序而制造成。黑毛茶分为4个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一级茶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茶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茶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竹叶青带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茶叶张宽大粗老,条松扁皱折,色黄褐。湖南黑毛茶内质要求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无粗涩味,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茯砖创制于1860年前后,最早是湖南安化县生产,用足踩踏成90千克重的蔑篓大包,运陕西省泾阳县压制加工伏砖。旧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名“茯砖”。每块重2千克,规格质量与黑砖相同。特制茯砖全部是用黑毛茶三级制成。普通茯砖以黑毛茶四级为主,少量为三级。

  

  用具: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3克

  水:玉泉山深层水

  第一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汤色深黄,滋味浓厚,有一定刺激度,微苦涩,香气较浓,微甜、略带酸枣味。

  第二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2分钟

  品评:滋味浓于上泡,苦涩上升、涩重,舌下两侧有明显刺激,带给人酸涩的感觉,香气同上泡。

  第三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3分钟

  品评:滋味浓重,甘甜度好于上,香气略有下降。

  二、六堡品评

  六堡茶作为历史名茶,具有其特有风韵,是经初制渥堆、汽蒸焗堆、蒸压、陈化而成。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黑褐光润;内质香气陈醇;汤色红浓明亮;滋味爽口、醇厚、回甘;香气纯高,带有特殊的槟榔香。风格独树一帜,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而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隔宿不变。饮后生津解渴、醒酒提神、清热消滞、养胃和气、祛除疲劳, 被视为养生、怡乐身心的珍品。

  

  用具: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3克

  水:玉泉山深层水

  第一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汤色琥珀微偏黄,滋味浓重,微苦涩,刺激度相对较低,香气浓重上扬,类似槟榔香。

  第二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2分钟

  品评:滋味浓于上泡,苦涩上升,有一定甘甜度,槟榔香明显。

  第三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3分钟

  品评:滋味基本同上泡,甘甜度略有上升。

  三、普洱熟茶品评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普洱熟茶。普洱熟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保健功能较好,所以很受大众喜爱。历史上普洱茶有采用“渥堆”发酵技术,1973年始重新进行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用具: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3克

  水:玉泉山深层水

  第一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汤色深褐红艳亮,滋味醇和润滑、饱满,微苦涩、甘甜度好,香气浓郁,带明显桂圆香。

  第二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2分钟

  品评:汤色、滋味明显加重,汤质稠厚似米汤,苦味加重,舌下两侧感觉明显,微带酸,香气浓郁持久。

  第三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3分钟

  品评:滋味更加浓厚,甘甜度更佳,香气浓郁但转沉。

  黑茶最大的特点是作色也就是渥堆工艺,不同地区在加工时渥堆时间差异很大,从几天、十几天到几十天不等,这也是造就各地黑茶口感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品评的三款黑茶,茯砖明显发酵度较低,汤色还是黄色,滋味偏于生茶,而其带酸枣味是因为选料偏老的缘故;六堡尽管是标准的槟榔香,但发酵较重,有借鉴普洱熟茶工艺的嫌疑;普洱熟茶发酵最重,一般来讲渥堆要一个月以上,发酵度在八九成以上,所以汤色浓红,滋味浓重但苦涩相对低,香气也是完全转化后的陈味和熟香。相对低,香气也是完全转化后的陈味和熟香。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