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们从“马肉风波”中学什么?

大山

  那边“马肉风波”、“鱼肉风波”风起云涌,这边连续报道、高度关注接连不断。但是对于我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其一,对政府和监管者。众所周知,欧洲的食品安全“系数”很高,在很多国人眼里,欧盟食品就是安全食品的代名词,因其有着很完善的法律法规、检测标准、监管机构等。为何还会出现问题,除了归罪于不法商家的无良和见利忘义外,还应该意识到,所有的标准、法规、制度、监管只有在落实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效用。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费用、成本等因素影响,一些机构在检测、监管方面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成为空谈。所以,我国要实现“科学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在建立法规标准、监管机构的基础上,还要督促其落实到位。

  此外,“马肉丑闻”并非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才被曝光,而是源自监管机构的例行抽查。在随后的调查中,欧盟的产品溯源体系发挥作用。涉嫌掺假的商人将被起诉,商家回收并销毁问题商品。初看似乎是“小题大做”,但是放在倡导健康幸福生活的今天,放在食品安全如此敏感、商业诚信如此重要的今天,这些措施并不为过,反而值得我们学习。

  其二,对企业。“马肉”风波中的很多商家,包括食品生产商、零售商,在事件发生后都表示“很无辜”,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问题出现在谁的身上,必然要为之付出代价。反观我国的食品企业,不乏因食品安全事件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当今社会,食品安全事件备受关注,特别是生产、流通环节错综复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这个行业甚至产业产生致命伤。“食以安为先”绝非空谈。

  其三,对于消费者。“马肉”风波让我们意识到,应该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食品事件。究竟是媒体“捕风捉影”还是商家“故弄玄虚”,我们必须擦亮双眼,不迷信,不轻信,不盲从,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