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资本下乡”要保证农民与资本双赢

□ 王 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发展农业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部分企业入农出现了“非粮化”、跑马圈地等倾向。而城镇化则被部分地方政府简化成拆迁征地,损害了农民利益。

  据媒体报道,有老农被问“最缺什么”,老农说“最缺青年人”。这句话既道出了老农内心的纠结,家里“空巢”,也道出当下农村的现实——农村“空心”、经济“空壳”。为什么?因为资本大都在城里,资本没有下乡,农民继续留在乡村里挣不到钱,生活在乡村里看不到发展前途,只好逃离乡村外出打工,这比种几亩地的收益要高多了。由此可见,“资本下乡”不但正当其时,也说到了老农的心坎儿上,更是农村发展的契机。

  那么资本下乡可以派上什么用场呢?当然是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建设现代农业。比如建设“家庭农场”就是资本下乡的一个好出处。而且,建设“家庭农场”也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建立“家庭农场”,既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适宜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建成休闲式现代农场,实现城乡互动,增进城乡互补。

  资本下乡了,农民的土地派上大用场了,不但农民的几亩薄地会空前增收,而且乡里村里也会重新活跃起来,农村将重新焕发生机。农村有了吸引力,部分农民工则会返乡,在广阔的农村天地辛勤劳作,农村“三空”——“空心、空巢、空壳”现象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农村不再“最缺青年人”;很多留守儿童将迎回爸爸妈妈,7岁留守女孩照顾5岁弟弟的现象或许不再发生。可见,资本下乡将激活一池春水,做好了是农村人的福音,农民求之不得。

  但是,如何把理想变成现实?资本下乡是资本与土地、与农民合作,开发农村,而不是资本向农村的一次进军和到农村攻城略地,掠夺农民,把农民的生活、生存、发展进一步缩小。这需要防止资本“颠倒主次”,防止资本把土地夺过来之后,把农民赶到更偏远的角落里,这就需要从政策和制度上遏制资本在农村圈地开发小产房,避免富人建起“农村豪宅”,影响大多数农民的利益。

  总之,“资本下乡”需要制度给力,确保在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民在利益分配中不吃亏。比如,资本下乡,要确保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能够合理而顺利的实现“保底收购”;要保证农民的权益不断增值,并通过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资本下乡带来的社会财富蛋糕,实现农民与资本双赢,方才皆大欢喜。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