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有过辉煌,在世人眼中也曾经“红得发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程度深、历史负债包袱重、人员分流压力过大、经营环境差、经营设施简陋等困难和问题制约的供销合作社,曾一度走入低谷。
以成立于1952年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供销合作社为例,在体制改革之前的一个时期内,祥云县社的人才、经营观念及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曾一度在狭缝中生存,经营陷入困境。到2004年,县社已连续亏损11年,最多达到年亏损160余万元。改革前,县社系统有独立核算企业18个,其中包括县级公司4个、商办厂1个、基层社9个、归口管理的合作商(饭)店4个,另有村级购销店128个,有干部职工1100人、政策性供抚养人员73人。面对债台高筑的严峻形势,在人散线断网破的无奈与紧急情况下,祥云县社实施了“一彻底、两终止”的产权制度改革,处置了部分资产,分流安置了部分职工,保留了优良资产。通过改制改革,资产净值增值636.4万元,净增率达248.3%,祥云县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在深化改革中盘活资产
祥云县社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手抓企业改革,一手抓企业发展,切实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确保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社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改革改制中保留好社有资产。在深化企业改革改制中,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所属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统一进行清查、审计、评估、确认。经清查审计评估确认,改革前,祥云县社资产总值为3652.7万元,负债总值为3396.4万元、资产净值为256.3万元。面对债台高筑的严峻形势,在澄清家底的基础上,县社主动向州供销合作社、县人民政府做了专题汇报,分析了系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出了原因和症结,制定了方案和措施。通过改制改革,资产净值增值636.4万元,净增率达248.3%。
在减少企业债务中盘活资产
在深化改革中,县社对资不抵债的禾甸供销合作社的房产、土地等资产已全部抵押银行贷款,本金164万元,利息56万元,本利合计220万元,经多方协调申请移交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并以30万元买断债务。目前该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保全,全部移交祥云县社华源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通过积极筹资为工业品公司偿还银行贷款本金190万元、利息123.4万元,共计313.4万元,同时为农资公司偿还银行贷款本金319万元、利息165.7万元,共计484.7万元。到目前为止,全系统均已还清了各种债务,工业品公司、农资公司资产得到有效保全,资产价值由1350万元增至1.2亿元,增值10650万元。
对关闭解散的普淜供销合作社、禾甸供销合作社、马街供销合作社、土产公司、农资公司、食品厂等企业的部分资产,县社面向社会依法公开拍卖,实现了社有资产增值最大化。如普淜供销合作社资产实施公开拍卖,在原评估值53万元的基础上,实现拍卖收益73万元,增幅达137.75%。下庄农资小组,把一大宗资产划分为7小宗处置,公开拍卖,在评估值106.3万元的基础上增值327.1万元,净增率达307.7%。
在流通工程建设中盘活资产
2011年3月,县社出资200万元依法组建祥云县社华源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打造社有资产经营管理龙头企业,立足于资产的管理、运营、投资、开发、租赁、处置的经营范围,认真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城乡居民生活资料购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工作。该公司出资500万元,组建祥云县社新恒信农资配送有限公司,使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实现了“强强联合、优质服务”的目标;出资50万元,组建了祥云县社荣珍日用消费品配送有限公司,促使配送率达85%以上,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上缴税金30余万元,实现利润100余万元;出资100万元,组建祥云县社经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县内唯一的报废汽车回收网点,年拆解报废汽车、摩托车1000余辆,经营总额150余万元,年创利30余万元。实施开发办社战略,主动与辰宇经贸有限公司、龙云经贸有限公司、品位经贸有限公司、融兴经贸有限公司联营,形成强强联合的阵势,构建了以食用菌、香葱、大蒜、白芸豆、核桃、脱水蔬菜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搭建了农产品加工销售平台,产品远销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日本、韩国、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通过有效盘活社有资产,2011年,社有资产经营收入由原来的35万元增加到260万元,年净增225万元,增长7.4倍,实现了社有资产安全经营和提质增效目标。
在投资开发建设中盘活资产
为进一步开发盘活社有资产,祥云县社华源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云南和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组建祥云佳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祥云县社华源公司股份占48%,和禾公司股份占52%,开发建设“祥云供销龙翔商品交易中心项目”。该项目位于祥云县城龙翔路和彩云路的交汇处,占地面积16822.45平方米,计划投资2.8亿元,计划主体建筑为27层,总体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计划2015年底前完工,建成集购物、休闲、娱乐、观光、办公、商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县城地标性建筑。该项目实施后,祥云县社社有资产可提值增效,在原评估值1350万元的基础上可增值1.065亿元,增至1.2亿元,可实现税收3500—4000万元,可培植长期税源每年600—800万元,并有效缓解县城的停车和交通压力,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人以上,可改善购物环境,提升县城景观。
盘活社有资产成功经验总结
祥云县供销合作社在深化改革中,对社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了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逐渐建立了以产权管理为中心、以资产资本运营为内容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机制。由于改革政策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盘活监管到位、措施保障有力,有效地杜绝了在深化改革中的社有资产的流失,确保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2011年,全年计划销售各种化肥总量达到3万吨,实际完成31971吨,占年计划3万吨的106.57%,同比增长7.55%;全年计划实现经营总额6.5亿元,实际经营总额9.76亿元,占年计划6.5亿元的150.15%,同比增长157.77%;全年计划实现利润820万元,实现完成利润955万元,占年计划的116.46%,同比增长66.37%。同时,县社在改革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是进一步整合社有资产,充分发挥社有资产优势,将县社直属的日用工业品公司、农资公司、土产公司资产和关闭解散的祥城供销合作社、马街供销合作社、禾甸供销合作社的资产整合,组建“祥云县供销合作社华源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打造县级乡村流通网络建设的龙头企业。
二是采取开放办社、招商引资的方式,与华联商场强强联合,引进资额达620万元,投资改造了供销商场,创建了营业面积达2598㎡的供销购物超市,吸纳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剩余劳动力100名,可为人民群众提供28大类38000多个单品品种的日用商品,目前属祥云县规模最大的购物超市。祥城基层社、禾甸基层社、普淜基层社、土产公司、农资公司等企业实施关闭解散的改革后资产移交社有资产管理中心,实现了社有资产经营安全和提值增效目标,确保了社有资产经营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是明确目标,深化改革,推进机制、体制和服务创新,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推进“乡村流通工程”,打造新型龙头企业,建立“两个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流通工程”,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推进“四进村、五个有”。截至2011年12月,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资产总额达15116万元,实现利润6212万元,带动农户31082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798万元。综合服务社方面,全县共有服务网点538个,从业人员3158人,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产、生活消费,技术、信息服务,满足了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平台。
祥云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对社有资产科学决策,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实现了社有资产的安全监管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发展,充分发挥了社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产效益。同时,解决了一大批供销合作社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确保了供销系统职工的稳定,积极营造了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