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升竞争力需坚持理念创新

□ 江西省吉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胡福亮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更加重视,农村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愈加凸显。在当前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在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城镇化建设中,进一步延伸服务手段,努力提升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单个网点效益、竞争力都不是很突出,尤其是县域网点的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较大。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利息收入占比较大、中间业务收入还未有效激发,缺乏发展后劲。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农信社必须从以下途径入手,探索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路径。

  一是积极推进营销创新。加强市场营销的研究和分析,采取相应策略,尽快提高市场营销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围绕市场营销活动,为一线营销服务,形成市场营销的支持保障体系,如营销部门负责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客户需求的分析预测,计划财务部门负责市场营销业绩的考核,人力资源部负责营销人员的培训、聘用和奖惩等。完善市场营销的各项功能,包括市场信息与需求调查、业务开发与流程改善、产品营销与业务宣传、客户拓展与关系管理等。建立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围绕客户经理,后台为前台服务,整体联动的高效运作机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市场和客户关系的数据管理,把客户的信息存入数据库,通过整理划分出客户类别,执行实时、互动的客户关系管理。 

  二是创新信贷产品。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捆绑在一起,支持农民专业化生产;将订单担保贷款、公司为农户担保贷款捆绑在一起,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抵押、质押、担保贷款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同时,根据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和城市居民实际特点,积极推出企业贷款、商户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加授信额度,确保产品具有可操作性。创新中间业务产品。针对当前农信社中间业务产品匮乏的现状,积极研发代售基金。完善售前和售后服务,注意服务的连续性,既要吸引新顾客,更要留住老顾客;注意服务的全面性,使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能针对不同的顾客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建立较完善的客户动态管理、监测和服务信息系统,从总体上掌握客户需求变化、流动性、价值贡献和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 

  三是创新贷款定价机制,理顺客户关系。对短期贷款利率要少上浮,对中长期贷款的利率要适当提高上浮档次;对采取质押、抵押和保证等不同担保方式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上应有所区别;对于公司类客户贷款,根据客户在农信社的存款、结算、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业务开展情况,确定不同的利率浮动幅度;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照评定的信用等级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利率浮动幅度。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借助信用评定和资信评级平台,根据信贷风险程度、客户综合回报率等,将客户大致划分为优质客户、调整客户、限制客户和淘汰客户四类。对优质客户,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调整类客户,要及时调整信贷策略,适时、适量增加或减少授信额度;对限制类客户,贷款禁止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已经发放的,到期后必须收回;对淘汰类客户,要做好资产保全工作。 

  四是创新科技平台,推进品牌战略。当前农信社科技水平整体较低,特别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与其他银行差距较大,因此必须花大力气进行科技能力提升。加快对网银、电话银行的开发和完善力度,同时增设离行式柜员机,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农信社是经营信用货币的特殊企业,也是服务性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实施全新经营战略,着力打造独特的品牌。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行为识别,明确金融企业的接待规范和操作规范。应在“顾客是上帝”的基础上,在服务中要求使用统一规范的礼貌用语、统一接待程序、统一接待环境,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服务,严格劳动纪律、保卫纪律、工作方式等,通过热情、周到、细致、高效的服务,使客户满意而归。

  五是创新薪酬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集聚。在转换经营机制、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真正达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标准,利用薪酬的激励效果,大幅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设立多元化的福利待遇,设立奖励基金,对那些促进发展的关键人物给予特殊奖励。针对当前员工学历低、年龄偏大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改革,推行“严进宽出”机制,对年龄偏大的员工可根据自愿提前病退或内退,同时大力招聘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引进新鲜血液,促进人力资源的新陈代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