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强化管理 完善机制 提升企业实力和质量

□ 中国供销集团总经理 侯顺利

  中国供销集团成立3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总社党组、理事会的决策部署,致力于完善体制机制,致力于壮大资金实力,推动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业务转型发展,拓展新兴业务,大力提升了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质量,为未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集团始终把做好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每年年初,与各出资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经营工作责任;针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加强了经营工作的督促和协调;尽力帮助出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3年累计为出资企业提供资金90多亿元;为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先后出台20多个基础管理制度,涉及行政、人事等各个方面。2012年,中国供销集团实现汇总销售收入1269.24亿元,比2009年的754.75亿元增加514.49亿元,增长68.17%;实现净利润10.90亿元,比2009年的5.7亿元增加5.2亿元,增长91.41%;总资产达到798.57亿元,比2009年的270.35亿元增加528.32亿元,增长195.38%;所有者权益125.97亿元,比2009年的60.56亿元增加65.41亿元。

  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一是着力增强融资能力。采取长中短期相匹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等方式,3年累计融资140亿元,并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节约资金利息1.5亿元左右。二是加快自身金融平台建设,中国供销集团财务公司筹建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三是充实企业资本金。先后为12家出资企业补充注册资金6.95亿元,为5家新设立企业注入注册资金4.8亿元,协调新合作公司落实引进沃银德克1亿元战略投资。四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目前,中农矿产、中农控股、中再资源、新合作等6家企业加快了上市准备工作,中农矿产公司有望2013年在香港上市。五是努力争取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经营领域方面,建设重点项目。一是组建新公司,开拓新业务。组建中国供销南通产业发展公司,打造南通产业园;成立中国供销集团(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海洋经济总部、保税冷链物流基地和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积极落实总社与中国石油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中国供销石油有限公司;成立了大连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二是壮大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业务板块。支持棉花交易市场完成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中合联公司加快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支持中合置业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低成本开发房地产项目。2012年,3家企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中国供销集团成立以来,共投资建设项目91个,规划总投入近320亿元,已完成投入140多亿元。

  中国供销集团始终重视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探索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聘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起草了中国供销集团战略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供销集团出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三会一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范;探索建立对出资企业的分类考核制度;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探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供销集团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总社党组、理事会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和资本实力为目标,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全面落实企业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各项措施,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开拓经营,努力提升盈利能力。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做实做强农资、棉花等传统优势业务。加大对房地产、农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的投入,加快把这些业务板块培育成为骨干产业和重要的利润增长源。大力推进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新品种上线交易。积极探索农资、农产品等大宗产品的电子商务。加快浙江象山国际水产物流园建设。培育新的鲜活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业务。

  二是大力开展资本运作,提升资本实力。积极推进具有上市前景的出资企业上市融资。力争2013年实现出资企业上市工作零的突破。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中国供销集团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积极筹建中国供销集团财务公司。积极落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的30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协议和国家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海外发债、组建海外基金等。

  四是重组优势业务资源,培育区域市场核心竞争力。对优势业务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实施多个产业板块联动并进和协同作战,加快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在特定区域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规范运行。

  六是优化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理顺总社、中国供销集团、出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分类考核管理办法,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持股,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兴业的积极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