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 成思危

  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的是没有水分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增长,我想就这个问题讲四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就是转型有阵痛,要坚决渡过这个过渡时期。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要破除对GDP的崇拜,破除“一切为了增长,增长就是一切”的观念。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付出代价,要调整结构,淘汰过剩产能,去库存化,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培植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这些都会影响GDP的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有阵痛的。但是如果渡过这个阵痛,就能够取得更好的,踏踏实实的增长。又好又快发展讲了好几年,为什么调结构的收效不够大,就是因为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不愿意调,怕影响GDP的高速增长;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又不敢调,怕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不经过阵痛,不在短期内牺牲一点增长速度,结构是难以调整好的。我很希望明年能够有一个踏踏实实的增长,当然这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点意见,要大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个问题我专门做过研究,有三点看法。首先是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要保持主体地位。近三十年来美国的实体经济占整个GDP的比例由81%下降到42%。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在美国已经不占主体地位了。在金融危机后,美国也认识到要提高实体经济的比重,要加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第二是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造成对实体经济的损害。美国最近这次的经济危机,是从次贷危机开始发展到债务危机,发展到流动性危机,再发展到信用危机。发展到信用危机以后就造成银行惜贷、投资者惜投、消费者惜购,将风险传递到实体经济中,从而使金融危机转化为经济危机。第三就是要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我认为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的,但是虚拟经济也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关键是二者要协调发展。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三点意见,要尽量挤掉实体经济中的水分。实体经济的GDP中的水分主要产生在投资上。我国前些年过度地依靠投资,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库存挤压、投资效益降低,环境问题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要挤掉GDP中的水分,首先要坚决反腐败,其次是要从制度上制止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还要努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尽量防止决策失误。

  最后一个意见就是要提高综合要素的生产率。综合要素包括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这三点在十八大报告中都提到了。科技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引进技术,总之是用新的技术代替旧的技术,从而取得更好的效益。要努力通过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来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踏踏实实地创造社会财富。我认为欧债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像希腊、葡萄牙这些国家不能创造足够的社会财富去支持政府的高支出,借到钱后又没有能力还债,只能借新债还老债,一旦借不到新债,就会爆发债务危机。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目前大概是德国的1/5,每人每年创造的增加值大概是9万多元人民币,这9万多需要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合理地分配。但更加重要的是一定要下决心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

  

  (此文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略有删节)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