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时间抱怨路途遥远、奔波劳累,没有心思埋怨采访过程艰辛、抵达不易,所有经历足以成为今后珍贵的回忆。
说走就走,在很多人眼里是难能可贵的自由。尤其在“北上广”,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忙碌奔波,将时间完全献给工作,以至于遇上十一、五一等节假日,全国各地都出现“大堵塞”,人潮泛滥。
然而,对于“三农”行业报记者而言,“说走就走”只是一种太过平常的工作状态。
为了将一线资料第一时间采集到手、深入基层了解最真实的农民生活现状,我们时常需要一边快速处理手头的工作,一边筹划着出差行程,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说走就走”。
初来报社,我一度难以适应此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可是这是对一名记者最基本的要求。一次,去北京附近的一家县级农信社采访,由于接到任务比较突然,只能抓紧时间完成当下的工作,赶着第二天一早前往车站。加班赶工的同时,还在思索着采访提纲与出差要带的行李。虽然忙乱,但当看到自己采集的信息最终成文出现在报纸上时,喜悦与轻松之感油然而生。
我的同事们同样也都是随时可以出发的“背包客”,小李便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及时了解地震灾区的农信社真实状况,他主动领命并临时改变出差计划,匆匆收拾行囊,赶了早上第一班航班前往采访地,将第一手采访资料书写成文,发回报社刊发出来。小杜也是部门出差常客,曾在去年连续出差1个多月,足迹遍布华北地区,收获稿件数十篇,创造部门连续出差之最。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这既是新闻工作者特殊的工作性质所致,恰恰也是媒体人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每每见到刚刚采访回来的同事,大家都会问到出差路上的奇闻轶事,其间不乏辛酸与欢乐——有因为遇到全城大堵车差点误了火车,但却阴差阳错最终化险为夷顺利上车的“奇迹”;有因为搭乘长途公车一路没有停车而导致内急问题无法解决的囧事;有因为采访结缘、观点一致,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最终成为好朋友的美好缘分……
没有时间抱怨路途遥远、奔波劳累,全部精力已用于计划下一次更好更专业的采访报道;没有心思埋怨采访过程艰辛、抵达不易,所有经历足以成为今后珍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