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五个结合”发展生态文明


  人物:杨杰

  职务: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利川模式”

  2012年底,湖北启动了新一轮以“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在全省上下掀起了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热潮。鄂西南的恩施州利川市供销合作社,在活动大幕拉开之前,就先行开展了“洁村惠民”工程的生动实践,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上创造了利川市供销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利川模式”。截至2012年底,利川市社已建成4个分拣中心、16个标准回收站、118个村级回收网点。

  再生资源经营过去一直是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传统优势业务,特别是将其作为“新网工程”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以来,全系统加快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与产业升级改造,在产业规划、网点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系统共有再生资源经营企业48家,兴办废旧商品交易市场54个,拥有3000多个回收网点,年回收额占全社会回收总额40%以上。

  2012年7月份,湖北省社出台了《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确定了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发展的“三园一网”规划。恩施州利川市供销合作社早就入手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并成为作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的典型——“利川模式”。

  “利川模式”主要是坚持“行政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五个结合”的方式,推进“户分类、村((社区)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州交易(市场)”的“五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按照规划,80%以上农户设有标识统一、整齐美观的回收箱,90%以上自然村设有规范且固定的回收点,100%的乡(镇)建立起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

  利川市社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的“五个结合”是:一是与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三园一网”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相结合,主动与省级“园区”谋求对接,将分拣和初加工的物资交省级“园区”进行深加工处理,实现整体联动发展。二是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相结合,通过整合、改造,将部分符合条件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发展成为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点,这样既较少了因新建耗费的成本,又增添了经营服务功能。三是与电子商务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联合省社裕农电子商务公司,选取1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开展了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试点,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对废旧物资品种、价格等信息进行动态公布,提升了再生资源回收的信息化水平。四是与环保部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相结合,供销合作社建立的部分乡镇回收站享受环保部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扶持,环保部门投资兴建的部分回收站,交给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五是与“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相结合,及时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将“洁村惠民”工程的触角延伸到户,推进“一户一筐(池)”,即以农户为单位,设立垃圾回收筐或垃圾池,可回收物资入筐进池,不可回收垃圾就地焚烧回田。

  雷家坪中心回收站2012年又投资150万元进行扩建,网罗周边26个废旧物资回收点,年回收废旧家电1万台,其他废旧物资近万吨,全年销售额达680万元。像这样规模的中心回收站在利川市建有16家,基本达到了乡镇中心回收站全覆盖。

  获得政府支持

  利川市政府2012年出台的《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对利川市社建立市、乡、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给予政策支持,指定利川市社组建的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负责对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行规划和管理;2012年市财政提供“新网工程”配套资金126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同时,利川市政府将“新网工程”建设纳入2012年度利川市目标责任考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